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文字解读】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 《青岛市“好房子”建设标准体系》的通知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566924787801704423
  •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 发布日期 2025-11-21
  • 发文单位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开展“好房子”建设的工作要求,推动青岛住房事业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跨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历时8个月编制完成《标准体系》,现已正式印发实施。作为全国首个 “好房子” 系统性标准体系,明确了包括“制定技术标准、出台配套政策、打造试点示范、加强产业培育”等在内的多项目标任务,是青岛市从响应国家政策、提高城市品质、满足群众需求等多个维度考虑,深入践行全龄友好、舒适便捷、绿色宜居的建设理念,全面打造“好房子”青岛样板的生动实践。

    《标准体系》构建了“五个一级目录+若干子目录”的框架体系,实现了住宅建设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标准覆盖。在一级目录层面,设置通用标准、规划设计、建造实施、建筑评价、运维服务五大板块,既明确基础通用要求,也涵盖从设计到运维全流程的标准规范。在子目录层面,进一步细化安全耐久、舒适宜居、绿色低碳、智慧科技、施工技术、试验检测、质量验收、运行维护、物业服务等关键领域适用标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标准支撑。从内容体量来看,整个体系整合了“好房子”建设相关现行工程建设标准、政策文件、技术导则、标准图集等共计1200 余项。这些标准既包含国家强制性要求,也涵盖地方特色规范,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可落地的“好房子”建设技术支撑体系。

    聚焦群众关切,坚持“好房子”建设的人民性。通过梳理住房领域信访投诉数据,聚焦渗漏、串味、开裂等质量问题,以及用电、用气、用水安全等群众关切,将相关标准、技术导则逐一列入清单。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精准把握市民对居住舒适度、安全性的需求,确保每一项标准都贴合“人民满意”主题,让“好房子”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例如:从住宅安全角度,明确选址、结构、消防、非结构构件、机电设备等涉及安全性能的标准指标要求,燃气管道不得敷设在卧室及电梯井、通风道、排气道、暖气沟的竖井或沟槽内,卫生间内应设置安全扶手和求助呼叫装置等适老化设备或预留安装条件。

    契合发展趋势,彰显“好房子”建设的时代性。当前,数字技术、绿色理念正深刻改变居住形态,依托青岛全国数字家庭建设试点优势,将数字家庭、智慧运维纳入体系,同时重点关注声环境、光环境优化,以及绿色低碳建造技术应用,让“好房子”既满足当下需求,更适应未来发展,呼应新时代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例如:突显住宅性能宜居、环境宜居、声环境、光环境、生活便利、智慧运维等现代化住宅特性: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m,住区应设健身场地,人均健身场地面积不低于0.3㎡,住区固定停车位100%具备充电基础设施安装条件,住区光纤100%入户等指标要求为建设新时代的“好房子”提供技术指引。

    贴合青岛实际,突出“好房子”建设的适用性。《标准体系》的编制充分考虑青岛海洋性气候特点、地域文化特色和市民生活习惯,特别将《青岛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青岛市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提升指引》《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等地方文件纳入体系,确保标准不“悬空”、能落地,真正为青岛“好房子”建设量身定制。例如:住宅分户墙采用不小于200㎜厚的墙体达到50分贝以上隔声要求,项目验收时实行分户验收,做到“先验收、后交付”,机动车车位配建标准不小于1.2辆/户等具有青岛特色的建设要求,确保《标准体系》在我市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建设“好房子”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持续完善“好房子”建设的政策体系与技术支撑,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好房子”从标准走向现实,让更多市民住上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