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 2020年经济发展情况与2021年经济发展计划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03-30
字体大小: 打印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

2020年经济发展情况与2021年经济发展计划

 

一、2020年经济发展情况

2020年,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自贸片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重点工作攻坚年”和市委“十五个攻势”工作部署,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五大产业为重点,精准施策、强力攻坚,最大程度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多变的外部环境对区域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攻坚克难、奋起直追,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区域经济运行总体呈现逐步趋稳、稳中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质量效益持续改善,基本完成全年计划目标任务。

(一)经济遇挫后快速重启,下半年发展稳步回升。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20年,片区新引进市场主体15933家;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1亿元;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07亿美元,同比增长85%;完成外贸进出口1108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同比增长13.7%;实现限上批零企业销售总额1514.27亿元,同比增长5.05%,占全市限上批零住餐企业销售收入的17.04%;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69.97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港口吞吐量3.27亿吨,同比增长4.4%,占整个青岛港吞吐量的一半以上;实现集装箱吞吐量206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6%,占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的94.1%。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英国BP与山东港口合资的原油贸易公司注册成立;海丰国际设立全球航运物流中心,一期总投资50亿元,到位外资3亿美元;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暨国际生鲜冷链交易平台项目签约落户,建设北方最大肉类及水产品物流交易基地。2020年,片区落地各类过亿元项目63个,其中5亿元以上重点签约项目9个;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3个,同比增长550%,列全市功能区首位;引进中国500强项目5个,中国服务业5001个;截至2020年底存量在建、待建重点项目102个,总投资372亿元。

疫情防控常态化进行。区内863家企业、共计18435名企业员工进行了核酸检测采样,实现应采尽采、应检尽检;落实兑现减税降费、产业发展和惠企稳产政策措施,累计拨付各类扶持资金3.5亿元;为2000余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和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400余万元。成立企业服务专班,做好重点企业用工监测,协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

(二)“制度创新”催生新动能,助力区域营商环境提质。

以总体方案为引导,形成量多质优创新案例。截至2020年底,青岛片区承接106项试点任务已实施98项,形成92个创新案例,3项创新举措获国家部委备案,13项首创型案例入选省“最佳实践案例”,新一批4项首创型案例报商务部预热,继续领跑省内三片区,在全国同批新设自贸片区中位居前列。

以港航物流为重点,推动口岸营商环境创新。首创的“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模式破解仓储业态难题,为我省唯一通过国务院联席会议的创新案例,有利提升“航贸金”营商环境;首创海铁联运货物“全程联运提单”,形成“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的“一单制”模式,2020年海铁联运完成95.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2.9%首创保税铁矿混矿“随卸随混”监管模式,混矿准备时长由6天压缩至1天,混矿效率提高至4200/小时,同比提升20%;首创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新模式,通关时效总体缩短75%以上;首创出口成品油“云计重”快速鉴定新模式,实现了“零待时、无接触”远程计量,每年可为出口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800万元;首创进口大宗商品智慧鉴定监管模式,大幅提升大宗商品的鉴定效率、港口周转效能,为港口增加直接经济效益4000万元,预计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3亿元;完成国内首票舱单状态下无需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通关时间比韩国釜山港节省1.5天。

以五大产业为重点,推动助企营商环境创新。围绕企业需求,在现代海洋、国际贸易、现代金融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新模式,地炼企业采购成本可节省22/吨;全国首创原油进口“先放后检”模式,海关总署予以认可并向全国推广,每船次为企业节省2天时间、10万美元费用,吸引英国石油、俄罗斯石油、荷兰壳牌等原油巨头业务布局青岛;全国首创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监管模式,助力海洋基因检测垂直崛起。

(三)“五大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三地”建设升级。

贸金耦合发展轮廓显现。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通过金融和贸易的支撑进一步促进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形成运行完整、通畅的发展生态。在航运物流方面,片区航运物流类企业已达996家,其中规上企业72家;在全省率先开展海铁联运过境集拼试点;中仓登仓单登记与流转平台注册,系全国唯一仓单登记流转平台;新开通东南亚鲜品快线等10条;新增海铁联运线路4条;首发陆港海铁联运进口班列3条。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原油、铁矿砂、橡胶、铜矿砂和纸浆五个货种的进口份额占全市约15%,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完成项目注册,外贸前10强、前100强的头部企业实现外贸额分别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37%、81%;启动原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181万桶阿曼原油完成交割;引进油品贸易企业200余家;启动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进口芝麻、高粱等品类小宗农产品口岸吞吐交易量占据全国绝对比重。在现代金融领域,引进各类基金管理人30家,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40亿元;新增金融机构、投资类企业49家;“货兑宝”金融服务平台上线并完成全国首单业务,荣获2020中国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优秀案例、中国产业区块链创新奖;创新大宗商品物流金融数字仓单质押业务;与世界500强、日本最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欧力士签约;浦银金融在全省率先实现单机单船业务突破;推出全国首个基于关税大数据的线上融资产品——关税e贷;成立青岛跨境基金中心,规模50亿的三峡绿色产业基金成功落户;国内首个新元融资业务、首家中欧国际交易所落户;首个财金平台经济项目投入运营。

新消费策源能力逐步提升。发力跨境电商新业态,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37.19亿元,占全市的68.5%,同比增长超9倍全国首个中日韩消费专区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中心投入运营;百盛云通东北亚跨境电商中心仓落地开仓;全省首单9710、9810试点落地。河南易通、百世物流、联合恒通等跨境电商重点项目签约;电商直播新经济培育初具规模;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进口商品量连续4年排名全省第一;二手车出口量、出口额均排名全国第二;国内唯一德国电商协会办事处落户;日本最大跨境电商平台豌豆公主、日本阿童木商城等一批国际新消费合作项目落户。培育服务消费新模式,全省首个青港深三方联营律师事务所开业;全省首个外资旅行社注册成立;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公司注册落户;全省首家中德技术产品交易平台建成运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球维修和保税研发业务正式开展;中东欧创新中心国际合作项目落户;生活类机器人垂直电商平台“TTR生机汇”正式启动;引进文化类项目40个,在省内率先实现版权出口业务。

先进制造产业磁吸化集聚。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沿黄流域7个省份387家企业;赛轮集团“橡链云”在细分领域打造工业互联网品牌,并以此为依托打造橡胶全产业链;总投资218亿元的芯恩半导体项目一期设备调试,富士康高端封测项目提前主体封顶,绿联智能制造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并以芯恩集成电路为核心,在新区和青岛范围内形成高端制造全产业链;越疆“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完成设备安装。聚焦基因科学新技术,全球最大通量基因测序仪在片区投产,基因测试用生物芯片正式上市,酶试剂工程车间完成设备安装;海洋生物领域基因测序能力和基因数据库储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基因生物合成能力中国前三位;全球三大草本植物基因编辑生物技术企业之一的清原项目建成投产;KINGDRAW化合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覆盖153个国家,集聚60多万专业金卓用户,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学结构专业化平台;华大基因“火眼”实验室完成升级建设,先后服务青岛、北京、河北等地疫情防控。

(四)“创新策源”能力提升,探索高质量发展“自贸路径”。

引育科创主体,形成要素集聚。引育省市级科技创新中心11个,同比增长57.14%;双创中心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小微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引驻项目128个,同比增长24.3%;10家企业分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创新基地以及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创意产业园运营5个月集聚新兴创意企业超过100家,吸引位居国内平台营销机构榜第一位的尊道传媒入驻;片区国有平台公司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并作为全市首家国有平台公司在新三板上市;《CIMOS城市大脑智慧园区平台建设运营导则》系全国唯一、全国首创。

开展国际合作,深化基础研究。中德智慧园区赢得2020ROI-EFESO工业4.0奖,成为首个获得德国工业4.0奖的中国企业;清原创新中心成功上市4大专利化合物,占2010-2020年期间全球新批准除草剂品种1/4,产品通过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验收,累计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09项,国家发明专利175项,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与国内外153个科研院所开展435个项目合作,“火眼”实验室助力全球疫情防控,服务181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片区研发投入3.6亿元,同比增长20%

构筑创新梯队,提升企业动能。华大基因研究院、黑猫炭黑入选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海永顺通过省瞪羚企业认定。澳科仪器通过省“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百思特等16家企业通过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海尔智研院等5家企业通过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圣美尔等6家企业通过小微企业技术改造申报审核;科莱尔等55家企业成功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海尔特种制冷电器项目、今墨堂药物安评中心项目入选2020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沃邦双创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中德生态园荣获青岛市新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九维华盾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证书;围绕集成电路研发,引进芯恩项目核心团队600余人,集聚港澳台及外籍人才84人,博士30人、硕士172人,递交253项基础专利申请。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挑战依然严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预计将长期影响全球经济,并由此带来更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六稳”“六保”压力较重。因此,我们要充分估计经济发展形势的严峻复杂,全力以赴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向不变、决心不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和开放高地优势,进一步激发自贸试验区发展新活力、打造发展新优势,进一步突出自贸试验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2021年青岛自贸片区经济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执行省、市、区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规范并轨”,处理好事业单位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项目落地年”重要部署,紧密结合国家试点任务举措和重点领域突破,着力打造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双招双引”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引领区,吸引全球资源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推动青岛自贸片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0%;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7%;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

三、2021年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

为确保完成2021年全区经济发展计划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创新攻坚战”,构建统筹全域发展新机制。

打好制度创新攻坚战。深化106项试点任务实施,重点聚焦8项存在中央事权政策障碍和15项无项目主体试点任务;坚持制度创新核心地位,做好制度创新案例的常态化征集和提炼,在五大产业发展、营商环境、通关水平等重点领域形成“青岛特色”引领,全年争取形成两批共80项创新案例汇编,15项创新成果在全国或全省复制推广;配合筹备好山东自贸试验区两周年评估系列工作;开展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暨青岛自由贸易港方案研究。

打好载体创新攻坚战。深化“区关港”联动创新模式,推动《区关港联合研究中心2021年度工作要点》事项落地落实;开展创新研究与前瞻性设计,探索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制度复制推广路径;研究复制推广北京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创新成果,加快资本金融、航运贸易、科教服务、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投资协定、CPTPP协定、跟踪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等,加大开展压力测试力度。

打好联动发展创新攻坚战。推动前湾综合保税区逐步落地21项改革试点政策,开展3.0版全品类全业态全流程分类监管改革创新,发展保税维修、研发设计、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综保区新旧业态转型升级;建立自贸片区管委会与新区管委会,自贸片区部室(单位)、运营公司与新区职能部门、镇街、运营公司的协作配合机制;迅速推进财政体系确立后相关经济运行、经济统计、规划审批、土地管理等工作机制的理顺;完成自贸片区范围内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产业布局、统一行政审批、统一综合执法“五统一”。

(二)聚焦“营商环境”,提升引商安商稳商能力。

设立专业服务平台。学习借鉴上海外高桥模式,选派精兵强将成立服务平台公司,以市场化、集中化运作提升企业营商资源要素配置水平,为企业提供有粘性、温度和质量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探索建立部室(单位)-公司双向评价机制,寻找工作“堵点”“痛点”,下足功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完善“一网通办”平台,打造“自贸全链帮”服务平台;继续推广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覆盖工作,试点企业“歇业备案”制度,创新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制度落实外商投资告知承诺试点工作推进信用企业名称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推广电子证照,健全信息保护体系,全面落实“好差评”制度,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

健全数字保障体系。推进数字平台建设,统筹片区全域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工作;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片区社会化信用体系;高效整合数据资源,标准化整合规划、土地、企业、载体、项目、配套、服务、政策等数据信息,建立数字地图指标体系依托自贸片区政策、功能、区位优势,搭建数字化双向投资平台;完善经济运行和调度工作机制,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统筹调度等,推动建立数据网络和信息化建设。

(三)实施“项目落地年”,确保筑基工作终端见实效。

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落实。锚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加快存量项目建设、推动增量项目落地,对80个重点项目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搭建起“拿地即开工”通道,加快推进项目各建设环节手续办理,大幅度提高项目审批效率;针对闲置地块、老旧楼宇积极谋划一批城市更新和新产业项目。

引进并落地一批优质项目。高标准建设国际资源配置中心,出台发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招商白皮书》,聚焦航运物流、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引领性行业,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现代金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政策兑现信息化平台建设,实行“政策立享”服务机制;在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项目领域持续实现突破,稳住外资利用规模,优化外资结构,面向日韩等重点国别实行重点靶向招商。

提升并落实外贸结构质量。叠加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及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政策红利,着力促进进口贸易产业提升;优化外贸结构,深化与“一带一路”、RCEP协议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等经济体的经贸合作,开拓深耕多元市场;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促进9710/9810业态做大做强,创新发展服务贸易,争取复制北京、上海、海南等自贸试验区政策试点;争创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四)坚定不移推进“三地”建设,强化片区现代产业体系。

继续建设“航贸金耦合发展主阵地”。依托区块链技术进一步优化航运、贸易、金融互动生态系统,实现金融服务能级产业相互融合贸易通道和网络的突破;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和陆海空铁多式联运发展;推进海丰国际一揽子项目建设,与山东港口集团共建船员管理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打造综合海事服务基地;搭建完善的高端智能航运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国际一流的现代港航物流业市场环境。推动山东大宗交易市场项目实现磁吸效应,争取年内集聚会员单位不少于200家,在轻质循环油、橡胶、棉花等品类开展业务,并探索有色金属和稀土等特色指标领域;联合海关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宗商品生态体系建设,支持中仓登开展仓单标准化和仓单登记体系建设;引入大宗商品分析机构,实现贸易统计分析预警功能。继续争取FT账户试点,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出台供应链金融扶持办法,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利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金融机构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共同开发个性化、特色化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发挥服务产业作用;建设适应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风险的监管体制,完善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

继续建设“新消费发展策源地”。加快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服贸港、商务城,营造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的创新环境、鼓励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大力推动金融、专业服务、科技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服务贸易发展积极建设高端跨境消费中心,争取实现文化贸易突破式发展;借助日韩地缘优势,创新发展全球领先的医疗美容健康产业,推进进口非特化妆品备案中心和医疗器械检测审评(青岛)分中心建设。推动跨境电商突破宠物食品、进口医药等新品类,加大对MCN机构等在线新业态的培育引进;加快三期北闸口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通关一体化建设,充实完善青岛自贸片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模块;成立青岛自贸片区跨境电商企业协会。

继续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地”。统筹片区全域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工作,建设数字平台地理信息库及应用体系,开展数字经济研究并制定发展规划,做好各部门系统应用开发工作;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集成电路产业“筑基强链”,出台产业规划及配套政策;培育工业转型发展,推动工业楼宇经济发展;依托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和赛轮“橡链云”赋能带动,推动片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探索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推动搭建科技成果集聚平台,设立海归创业联盟;新建一批众创空间和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养,加大独角兽、瞪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临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换效能。

继续推进“现代海洋产业”发展高地。制定出台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探索建立并推广现代海洋经济统计体系;加快国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加大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攻关力度。依托华大基因、正大制药等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国家海洋药物中试基地、蓝色药库研发生产基地建设;优化研发试验用特殊物品的综合查验和检验检疫流程,支持中英生物医药研发平台等药品研发机构、研发团队、生产企业参与药品上市许可人试点;聚集提升海工制造等核心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加工能力。

(五)推进“招商再提质”,强化重点项目带动式发展。

以产业链思维提升招商水平。利用综保区21条,支持区内现有保税维修项目拓展业务规模,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检测、全球维修、再制造等业务;以医疗器械、半导体装备等高端制造业为突破口,依托自贸区试点任务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半导体装备的研发、制造、贸易产业链条,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以国际化视野拓宽招商半径。加快推动青岛日本“国际客厅”、德国客厅运转提升,发挥青岛自贸客厅作用,开展定向招商推介活动;加强同德国企业中心、中国德国商会、日中经济协会、日本企业家联合会等团体合作,深化与德国、日本、韩国等使领馆、友好州市等机构沟通联络,探索成立常态化双向交流合作机制。

以市场化手段优化要素配置。与国际国内行业头部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知名智库、行业协会等建立市场化、精准化、链条化的靶向委托招商合作关系,拓展招商引资渠道。抢抓RCEP及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等重大机遇,搭建数字化双向投资平台;鼓励国有公司通过资源整合、企业重组、国企混改等方式建立富有活力、专业化的“园区运营公司群”参与片区开发建设。

(六)增强“科创策源力”,提升“攻坚+落实”发展后劲。

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努力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创新中心,设立青岛自贸片区海归创业联盟,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新建一批双创空间和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中德工业大学(筹)等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先进制造、海洋生物等科技创新中心(实验室);用足用好新区乃至全市高校优势资源,高起点规划青岛自贸片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科研研发投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精准扶持一批独角兽、瞪羚和创新型冠军、隐形冠军及小巨人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争取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重大突破。

聚集一批创新型人才。坚持通过“赛会展”等多样形式引才聚才,持续举办基金与项目对接路演等活动,推动创业创新团队项目落地;与国内知名猎头公司合作,实施全球猎才行动;支持设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不断提升青岛自贸片区高端人才与先进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争取在“两院”院士、“泰山学者”“长江学者”等关键人才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