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推进AED普及配备 守护市民生命安全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0-09-23 来源 :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
字体大小: 打印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通过电击使心脏骤停的人恢复窦性心律的仪器。有数据显示,91%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在4分钟内实施“AED”电除颤治疗,成功救活率高达94%,所以,“AED”又被称为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我市于2008年举办奥帆赛时即在相关公共场所布放“AED”,2018年,又在部分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布放80台。

  今年以来,部分市政协委员高度关注“AED”的推广普及工作,市“两会”提交多件涉及“AED”提案,市政府高度重视,全面部署,结合政协委员意见和工作实际,深入落实“AED”推广普及工作。

  一、让市民找得到“AED”

  一是完善“AED”配置体系。2019年,我市印发《关于在全市人员密集场所配备应急安全急救器材的通知》(青应急〔2019〕34号),要求各区市普及配备“AED”,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力争3年内在全市人员密集场所布放“AED”1000台。截至目前,市北区政府购买11台、崂山区政府购买30台、胶州市政府购买20台、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购买50台并分别布放在本区域人员密集场所。全市累计布放“AED”519台,基本达到国内一线城市标准。

  二是搭建“AED”信息平台。协调争取“AED”位置信息上网,计划通过微信APP、“学会应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已布放的“AED”进行位置信息标注,配置专门地图实时导航,指导市民快速、及时地找到“AED”布放位置。

  二、让市民用得通“AED”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2016年以来,我市连续4年将开展“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持证培训列为市办实事,以乡村、社区、学校、养老院、商场、重点企业等人员为重点培训对象,每年培训2万人。在原有培训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初期处置、组织人员疏散、信息报告及配合政府救援四个能力的培训内容,同时将“AED”应急救护证书培训列为重要内容。截至2019年底,我市已组织“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累计8万人,心肺复苏技能培训29万人,“AED”公益性普及培训1万余人。2020年,将继续开展2万人的“第一响应人”及600人的“AED”应急救护证书培训。

  二是拓宽宣传渠道。结合每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途径开展公众急救等公益性宣传。编印《学会应急》杂志,开辟“第一响应人”“AED”培训专栏,定期向公众推广普及相关知识。三是强化机构联动。市应急、教育、医疗、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社会志愿组织等单位和机构,定期开展“急救知识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通过启发性教学、观摩演示、现场模拟实践等形式讲授急救知识,提高全民现场救助能力。研究将“AED”操作方法列入中小学必修课。联合青岛悟空智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编制针对普通市民的“AED”培训教材,在“学会应急”微信公众号免费投放。

  三、让企业买得起“AED”

  一是创新“AED”配置模式。按照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创新完善“AED”配置“青岛模式”。鼓励企业投资购买“AED”,政府为购买“AED”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及配置场所,允许企业在布放“AED”的同时设置适量自动售货机,获得利润补贴“AED”购买费。截至目前,青岛悟空智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已购买328台并在我市高层楼宇、工厂企业等场所布放。

  二是规范“AED”管理维护。“AED”布放后,按照谁采购、谁主管的原则,采购单位负责“AED”的使用培训及管理维护等工作。未来5G网络普及后,联网的“AED”可争取实现人工智能替代工作人员巡检管理,大幅度降低管理维护成本。

  日前,市政协包案领导就关于普及“AED”的系列提案进行重点督办,实地考察了青岛二中、国信体育场、中铁大厦等地的“AED”配置及培训使用情况、“第一响应人”(“AED”)现场应急救护培训演练等,对我市“AED”普及推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下一步,我市将结合“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持证培训普及急救宣传教育,加大人员密集场所配备高质量“AED”工作力度,力争3年内实现“AED”普及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坚强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