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草背景
为进一步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夯实新型工业化产业基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起草《青岛市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高端化提升促进结构升级,以智能化改造促进数字赋能,以绿色化转型促进节能降碳,以集群化发展促进生态融通,协同推进前沿技术应用、标准质量引领,提高先进产能占比和全要素生产率,形成传统优势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制定依据
《关于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24〕155号)等文件。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包括七个部分、二十一项措施。
(一)总体目标。到2027年,传统优势制造业质量效益全面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高端化发展提速增效,重点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超过60%;智能化改造走深走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6%;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突破38%;集群化能级明显提升,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培育高端化工、现代轻纺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是增强高端供给能力。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企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到2027年,每年链接企业技术需求不少于1000项,新增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100项以上,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突破80家。
二是强化数智技术赋能。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到202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建好10家数字园区,形成100个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建成25家以上国家级智能工厂、12个左右省级“产业大脑”。
三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应用绿色技术,持续加强节能降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到2027年,每年争取10项左右成果列入《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大于全社会降幅,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200家左右。
四是提升集群发展能级。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融通发展,促进行业耦合联动,推动两业融合共进。到2027年,打造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8个支柱性雁阵产业集群、1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每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家。
五是提升品牌质量标准。提升标准化建设能力,加快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做强“青岛制造”品牌。到2027年,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00项左右,创建全国质量标杆30项,新培育省、市质量奖10个,每年入选“山东制造·齐鲁精品”10项左右。
(三)保障措施。发挥制造强市建设工作专项小组作用,加强工作协同联动,凝聚形成工作合力。实施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等“五大行动”,加强重点工业项目谋划储备和组织推进。强化金融赋能,开展评级评价,加强政策支持,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政策咨询: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综合规划处
联系电话:859111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