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文字解读】《深入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541720789779006672
  • 主题分类 其他
  • 成文日期 2025-01-24
  • 发布日期 2025-01-24
  • 发文字号 青政办发〔2025〕3号
  •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助力青岛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办公厅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就《实施意见》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与重要意义

    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实施意见》的出台,旨在系统解决我市城乡建设领域存在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能源消耗与排放较高、发展方式有待转变等问题,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其制定依据主要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政办发〔2022〕7号),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化细化。《实施意见》的实施,对于我市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提升建筑品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实现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围绕构建绿色发展空间、形成绿色建造方式、推动绿色美好生活、形成绿色治理模式四大工作任务,以确保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目标达成。

    在优化空间格局方面:着力构建覆盖全域的绿色协调发展框架体系。进一步强化青岛都市圈在交通、产业、生活三方面的协同机制,持续完善区域内轨道交通衔接以及公共服务资源共享体系。严守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与生态环境容量约束,科学确定城市开发强度及建设密度,全面推进绿色生态城区与零碳试验区的示范建设工作。同时,同步实施农房能效提升工程、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等美丽乡村提质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城乡融合的绿色发展载体,进而形成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空间格局。

    在转变建造方式方面:重点推行建筑业全链条的绿色革新,全面提升绿色建筑标准应用水平,并在整个区域推广。政府投资项目需率先示范超低能耗技术体系,建立健全建筑能效动态监测运维机制。深化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应用并加强全过程监管,扩大装配式装修与集成化部品部件应用范围。与此同时,建立绿色建材政府采购目录与电子化交易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产业基地与数字监管体系,完善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机制与再生产品市场化推广机制,为绿色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聚焦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及传承保护历史文脉。系统推进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严格保护“山、海、城、岛”空间格局及“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风貌。加速构建以轨道交通TOD开发为核心、慢行系统为支撑的低碳交通网络,统筹布局综合管廊与新能源设施,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和人居品质,实现历史文化活态传承。

    在创新治理机制方面:建立市、区两级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体系以及重点片区技术指引,深化年度体检与五年评估机制,将体检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城市更新与建设重点任务。依托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实现市容环卫、社区服务等领域的智慧化治理。整合老旧小区改造与完整社区建设资源,采用嵌入式方式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系统性提升绿色发展治理效能,使城市治理更高效、精准。

    在加强组织实施方面: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的责任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完善绿色金融工具与财税激励政策供给。强化技术智库支撑与行业标准制定,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常态化培训宣贯,健全政策、技术、人才保障机制,以确保绿色发展任务高效落地,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三、本级政策措施与上级的异同、特点

        《关于深入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作为地方政府文件,既全面贯彻中央、省文件提出的“绿色转型、系统治理、共建共享”核心要求,又充分结合青岛实际,在指标、路径、机制上进一步深化细化:

        一是全面贯彻上级精神。围绕“2025年初步建立、2035年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的国家总目标,对省级“一群两心三圈”等量化指标进行再聚焦、再提升,提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等多项青岛特色指标,确保上级文件核心精神得到贯彻落实。。

        二是细化提出系列符合我市实际的政策举措。以“全域绿色协调”为主线,严守生态容量,推进绿色生态城区、零碳试验区及美丽乡村示范;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材,搭建智能建造、数字监管及垃圾资源化体系;更新地下管网与生命线工程,保护“山海岛城”风貌,完善轨道TOD+慢行低碳网络;建立市—区绿色低碳规划、年度体检评估与智慧平台,转化问题为更新项目,嵌入老旧小区补短板;健全多部门协同、绿色金融、智库及人才机制,形成责任、政策、技术、人才“四位一体”保障体系,确保上级精神落地见效,彰显“青岛特色、青岛标准、青岛样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