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
(2025-2027年)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为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推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制定《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二、出台目标
因地制宜发展具有青岛特色优势的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面塑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到2027年,力争全市涉海规上企业超过350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海洋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成为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三、重要举措
按照“立足我所有、用好我所能、突出我所长、补齐我所短”的思路要求,围绕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4个新兴产业,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2个未来产业和现代渔业、海洋化工2个传统优势产业,把握产业发展特征,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加速培育,制定35项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提升现代海洋产业能级。
(一)海洋装备产业。重点提升我市海洋装备产业研发设计与技术攻关能力,聚焦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品,紧盯绿色智能转型趋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配套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总部型海洋装备产业。
(二)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重点提升海洋药物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实施“蓝色药库”计划,开展海洋药物开发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海洋创新药物及海洋中药研发。提升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附加值,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医疗器械、医用材料、保健食品、添加剂等产品。加快建设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三)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重点突破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拓展海水淡化水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海水淡化专用材料、装备自主可控,拓展海水淡化水在市政、工业、海岛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推动海水淡化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联动发展。
(四)海洋新能源产业。重点突破深远海风电产业,稳慎推进海上光伏产业,立足我市海洋能科研优势,打造技术研发创新基地和开发利用示范基地。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场选址和开发,完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条推动海上新能源与深海养殖、海洋文旅等融合产业发展。加快突破波浪能、潮流能发电技术,探索打造海上氢岛、海上能源站和海上能源岛。
(五)深海开发产业。重点开展深海采矿技术攻关,提高深海矿产开发装备制造能力,发挥深海重大平台支撑作用。对接国家深海战略科技力量和产业资源,争取深海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在青布局,发挥国际海洋事务交流平台载体优势,积极参与深海采矿国际合作与治理。
(六)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动科技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丰富全链条产品谱系,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交流,以应用场景创新引领市场需求,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
(七)现代渔业。重点提升水产种业创新研发和产业转化能力,健全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条、推动现代海洋牧场多产联动。以三文鱼、东星斑、南美白对虾、牡蛎、海参等品种为重点,打造全国水产种质研发创制高地和水产种业产业化应用基地。布局苗种繁育、养殖、饲料、病害防控、加工、贸易、物流等上下游全产业链条。打造海洋牧场综合体,开发海陆交融的特色旅游产品。
(八)海洋化工业。重点推动海洋领域石化项目建设,打造海洋化工循环产业体系,做强海洋化工新材料,推动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推动海洋石化项目规模化、精细化发展,提高海水、浓盐水综合利用效率,提高海藻精深加工和产品技术含量,做大做强海洋化工涂料产业,提高海洋化工产业智能安全环保整体水平。
四、保障措施
重点突出5个方面:
一是突出产业导向部署海洋创新链。布局一批具有牵引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带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海创计划”,建立产学研联盟,构建创新协同、供应链互通的产业创新生态。
二是引育高素质海洋科技产业人才。推进海洋人才集聚行动,建立海洋高层次人才库和海内外高端紧缺人才招引清单,加大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校地耦合发展,支持驻青高校加强工程应用型学科建设。
三是串珠成链培育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强化海洋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编制“海洋产业链生命树”。制定海洋领域重点产业招引目标清单,实施海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链主企业打造一批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建设新型深远海养殖综合产业集聚区,探索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新路径。高质量办好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举办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进一步强化海洋经济发展法治化环境,完善用海市场化配置;
五是加大海洋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强化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政策支撑,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契合海洋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发挥“蓝色金融”保障作用。
五、狠抓工作落实
为全面落实好《行动方案》,市委海洋办印发了《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细化了每个赛道的突破方向、区域布局和能够催生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并对照《行动方案》35项重点任务提出了148项实施主体、载体、路径明确的具体工作举措。同时围绕8个产业系统梳理了支撑发展的25家青岛本地链主企业、160个重点科研平台和64个重点项目。打开产业链梳理了26个支链和1200家招商引资目标企业,为产业链精准招商提供指引。
政策执行(解释)处室: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海洋工业处
联系电话:0532-8588663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