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专家解读】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533926935457746746
  •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日期 2024-06-05
  • 姜代楠,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秘书长 

    一、《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发展机遇。《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各地积极行动,在算力、数据、场景及主体培育、技术创新等关键核心要素等方面布局发力,力图在产业发展中占得先机。青岛作为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城市,本就具备产业发展先机。为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进一步发挥产业发展先发优势,青岛正式出台新一轮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二、《行动计划》出台的意义《行动计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未来三年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目标,确定了在算力、算法、数据等七方面的重点任务,对于充分发挥城市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明确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优先级,使得资源配置更加有的放矢;二是有助于聚焦重点产业和领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和整合;三是有助于充分激发企业和市场的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行动计划》的总体考虑是什么《行动计划》起草过程中,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为指引,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全面、清晰、合理的目标任务,围绕算力、数据、大模型等核心要素,重点突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赋能海洋等创新场景。三是坚持要素保障、全面推动,健全部门协同、市区联动的工作机制,增强产业引导和扶持力度,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行动计划》提出的重点任务是什么《行动计划》重点明确了七个方面的任务:

    (一)实施算力设施“强基”行动统筹布局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按需部署高效边缘计算中心,打造集通算、智算和超算为一体的算力支撑体系。加快建立全市算力统筹调度机制,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

    (二)实施算法模型“铸魂”行动整合全国领先的海洋科研与大数据优势资源,打造“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支持行业企业加快垂直大模型研发升级,打造细分领域领先的行业大模型体系。依托全市算力、数据和场景资源,培育一批大模型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和典型创新应用场景案例。

    (三)实施数据要素“提质”行动全面推进数据资源化,推动数据共享和开放。完善数据资产化管理模式,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做大数据产品供应和数据交易服务市场。

    (四)实施核心产业“固链”行动立足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基础,突破发展智能芯片。培育壮大智能软件,提升中国软件名城能级。支持企业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丰富产品品类、创新产品形态。

    (五)实施创新平台“领航”行动推动行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机构等创新载体。创建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示范,在人工智能中试验证、模型训练和算力算法等方面加大投入。支持企业培育创建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级。

    (六)实施产业生态“聚力”行动以人工智能专业园为核心,支持相关区市打造细分领域特色园区。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七)实施场景应用“赋能”行动聚焦工业制造、智慧海洋、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医养健康、智慧教育、文化旅游、社会治理8个领域,加大场景开放力度,开展多样化赋能应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