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6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国内首个系统谋划和推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进一步抢抓海洋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布局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
青岛国实研究院副院长苏亮表示,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海洋人工智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算法的进步、算力的提升以及数据积累的增长,海洋大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模拟海洋生态系统,预测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并辅助决策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和生态保护措施。《实施方案》既有核心底层硬件、大模型核心技术等科技创新,也有数据、算力、场景、产业等方面的内容,实施路径十分明确,也体现了青岛市对海洋人工智能的重视。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海洋变化趋势,评估海洋资源状况,推动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的发展,使其在生产、科研、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可以促进海洋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平台与工程化部副主任董昊表示,随着全球对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需求的日益增长,相关领域对智能化、精准化的技术解决方案需求迫切。同时,人工智能赋能海洋领域时面临多重挑战,如海洋环境复杂、模型算法研发难度高、海洋数据规模大维度高、跨学科人才稀缺等问题。《实施方案》立足于青岛市在算力、算法和数据等方面的优势,提出切实发展路径,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方案结合青岛市海洋场景应用需求,着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渔业、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灾害预警等领域的研究。通过系统研发应用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结合海量海洋数据,实现精准预测与智能决策,为海洋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海洋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