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514294455299787259
  • 主题分类 其他
  • 成文日期 2024-06-07
  • 发布日期 2024-06-07
  • 发文字号 青政办字〔2024〕23号
  • 《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

    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

    为充分发挥青岛市海洋特色资源和算力、数据、应用场景等优势,抢占人工智能新领域新赛道,打造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推动青岛在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中走在前列。

    二、制定依据

    依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鲁科字〔2023〕4号)等文件制定。

    三、出台目的

    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特色资源优势,抢占人工智能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发展,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四、总体要求

    2026年,青岛市海洋大模型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生态加速形成,人工智能赋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明显,我市海洋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在国内国际上的首创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一是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一个包含“瀚海星云”大模型在内的基础大模型矩阵、以“问海”大模型和港口大模型为代表的N个行业大模型和X个重点应用场景的“1+N+X”海洋大模型体系。

    二是建设关键要素支撑地。统筹全市算力资源,用足用好现有算力,建设全市算力调度“一张网”。汇聚全市海洋数据资源,打造高质量海洋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力争到2026年全市算力总规模达12EFLOPS,存储总量达10EB。

    三是建设头部企业集聚地。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成在全球彰显海洋特色的产业园区,把蓝谷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算谷、智谷、数谷。

    四是建设应用场景示范地。形成一揽子应用场景清单,建设一个应用场景库,开展垂直领域试点,打造特色应用标杆。

    五是建设产业生态优化地。用足用好海洋产业基金,研究设立海洋大模型产业基金,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五、主要任务

    (一)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行动。一是突破大模型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对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及交叉技术的研究。二是强化核心底层硬件创新攻关,加快构建从底层硬件到顶层应用的全栈国产化技术体系。三是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四是构建海洋大模型标准体系和评测体系,为海洋大模型在海洋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上提供有力支持。

    (二)实施关键要素整合行动。一是强化算力资源保障,加快建设海洋领域算力基础设施,统筹通算、智算、超算一体化推进,实现算力扩容提质升级。二是加强海洋数据支撑,统筹整合全市海洋数据资源,有效打破海洋数据孤岛。三是保障能源和资源稳定供给,构建保障算力使用的多元能源供应体系,促进“算力+能源深度融合。

    (三)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一是引聚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全国首个以“数据+算法为驱动的海洋产业大脑,制定科技+产业路线图,加快招引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支撑海洋大模型产业发展壮大。二是梯度培育市场主体,依托各类企业服务平台等载体,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三是强化产业人才支撑,实施好各类人才计划,促进海洋人才和人工智能人才的双向融合。

    (四)实施应用场景开发行动。一是推动海洋垂直领域应用,深入挖掘、分析、筛选海洋大模型应用场景需求,逐步开发和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承接海洋大模型的落地。二是打造一批特色应用标杆,建设海洋大模型应用场景示范区。

    (五)实施产业生态塑造行动。一是强化资本供给支撑、用足用好海洋产业基金,研究设立海洋大模型产业基金,支持海洋大模型产业关键领域发展。二是大力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氛围。三是加强产业交流合作,以开放心态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要素参与海洋大模型的建设与发展,提高青岛市在海洋大模型领域的话语权和引领力。

    六、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协调调度,强化资源统筹。

    二是推动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鼓励包容创新和审慎监管的制度环境,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利用门户网站、新闻机构、新媒体平台等媒体资源,积极宣传报道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展和成果。

     

    政策执行(解释处室):青岛市海洋发展促进中心

    联系电话:0532-8580836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