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关于印发青岛市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政策解读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506005897984131813
  • 主题分类 公安
  • 发布日期 2023-06-02
  • 一、制定背景

    2019年,我市政府机构改革后,《青岛市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青政办字〔2015〕112号)中应急指挥机构组成部门和职责均发生变化,结合新形势下道路交通事故处置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进行相应调整修订。参照《预案》中道路交通事故专项应急指挥部组成单位职责调整情况,市公安局组织对原《预案》进行了修订,并征求了相关政府部门和区(市)政府意见建议,通过专家论证评审,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印发。

    二、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青岛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山东省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青岛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三、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规范应急救援程序,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快速、高效、有序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2023年5月26日)起实施,《青岛市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青政办字〔2015〕112号)同时废止。

    五、主要内容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或发生在行政区域外可能对我市有影响,以及涉及我市的有关机构和人员,应由我市处置或参与处置的道路交通事故。

    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同应对;政企结合,依法规范;安全第一,防范到位;专业处置,平战结合。

    3.组织指挥体系

    成立市道路交通事故专项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专项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公安局相关领导。

    成员: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外办、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青岛银保监局、青岛警备区、各区(市)政府等单位分管领导。

    主要职责:贯彻落实道路交通事故应对法律法规,研究解决事故重大问题及重要事项;负责组织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评估工作;指挥成员单位,调集所属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做好相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组织指挥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置,负责重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先期处置及协同处置,超出我市应对能力时,提请上级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响应应对;对于敏感的、可能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道路交通事故或预警信息,加强监测预警,组织专家会商研判,按有关规定做好信息报告、发布和舆情应对;负责所属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应急管理宣教培训等工作;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组建现场指挥机构;承担市应急委交办的其他任务。

    4.预警

    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共4个预警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识。规定了预警发布、预警响应、预警的变更与解除等规定。

    5.信息报告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接报的各区(市)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立即将有关情况向属地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公安机关接报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后,应当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报告,同时抄报本级应急部门。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应当向省政府报告,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续报。接到道路交通事故报警后,事发地区(市)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应于20分钟内以电话形式、50分钟内以书面形式向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政府总值班室报告初步情况,并确保与报告其他部门的信息同步,核报的信息也应于20分钟内以电话形式、50分钟内以书面形式进行报告,严禁出现迟报、漏报、瞒报等问题。

    6.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分四级,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市专项应急指挥部视情组建现场指挥部,组织、指挥协调9个工作组(工作组可根据实际进行增减调整),有序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7.应急保障

    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和职业技能的培训,配备足够的防护装备和器材,提高抢险救援和安全防护能力,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伤害风险。加强通信与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