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制定背景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殷切希望。2021年4月,教育部函复支持山东省开展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要求山东省为全国振兴乡村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2022年12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省方案印发后,市教育局牵头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干部教师代表座谈,并在征求有关区市和19个市直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青岛市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分为工作要求、工作任务和工作保障3个部分。
(一)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乡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关爱特殊儿童群体,提升教育内涵质量,加快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把我市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和创新举措。
(二)工作任务。靶向乡村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及问题症结,深刻分析影响乡村教育振兴的因素,系统谋划创新改革举措,提出11项工作任务。
一是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党对乡村学校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乡村学校“一校一案”制定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在强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优化乡村家庭育人环境、利用乡村自然人文资源形成育人合力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二是推进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全域推开强镇筑基改革,重点打造乡镇驻地中小学、幼儿园,辐射带动镇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完善乡村学校管理机制,鼓励乡村公办初中、小学、幼儿园按学段整合,实行“一校多区、一园多点”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教育资源管理使用效益。
三是深化城乡教育协同发展。实施强校扩优行动,推动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共建、捆绑评价。加大义务教育教师城乡交流轮岗工作力度,组织城区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乡村学校。完善城乡一体教研制度,建立市区两级对乡村教研的支撑体系,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
四是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布局规划,实施乡村学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系列工程,补齐乡村学校和幼儿园办学短板弱项并及时更新。
五是提升乡村学校办学特色。深化乡村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艺术、体育和实践活动社团。实施“乡村学生进城拓展视野计划”,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支持乡村教育改革创新。
六是推进乡村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实施乡村数字校园建设攻坚行动,推进乡村学校“互联网+”教与学模式改革,更新完善优秀课程共享资源库并面向乡村教师免费开放,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及应用水平。
七是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深化高中招生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扩大县域高中优质教育资源,推进特色高中建设,促进特色多样办学,支持部分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省市级学科基地,带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八是加强乡村校长队伍建设。加大乡村优秀校长培育配备力度,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城乡定期交流轮岗机制,加大乡村校长培训力度。
九是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加强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配备,深化乡村教师配备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实行新任职教师前两个聘期城乡学校捆绑聘用制度,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青年教师奖励计划等,整体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十是加强乡村教师关爱激励力度。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实施岛区等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住房、生活、体检待遇,完善荣誉、职称等激励措施,让乡村留得住优秀教师。
十一是提升特殊儿童教育保障水平。保障乡村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指南,确保适龄儿童不失学、不辍学。完善帮扶和资助政策,常态化关爱特殊儿童。
(三)工作保障。从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试点先行、强化专业支撑、强化督导评价四个方面,落实具体推进措施,积累工作经验,树立科学评价导向,确保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