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岛市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评估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7-09-28 来源 :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
字体大小: 打印

  受市政府第三方评估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委托,民盟青岛市委依托山东岛城律师事务所组织专家学者、民主党派人士代表12人,于2016年10月,分两组对2016年200所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工作(以下简称“标准化食堂建设”)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了现场走访和评估。评估组先后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设计学生、教师及家长三类问卷调查表,研究了评估标准、内容、步骤、方法和依据,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评估期间,采用实地调查、听取区市教育部门和学校标准化食堂创建情况汇报以及征求创建单位意见和建议的方式,全面进行评估,力求评估结果科学、真实、有效。

  一、总体评估结果

  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自2014年就已列为青岛市政府市办实事,三年规划目标是建设700所中小学标准化食堂。2014年和2015年已经完成523所。2016年是青岛市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目标是完成200所标准化食堂的建设,截至2016年10月底已完成161所,全市已累计建成中小学标准化食堂684所;年底将完成全部723所的建设工作, 以青岛市现有1099所中小学校计算,2016年底全市的标准化食堂覆盖率将达到65.8%。

  市级财政三年累计投入专项经费4400万元(其中2016年投资1200万),各区市财政也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保障了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工作,解决了77万名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问题,远超同等城市大连(建设120余所标准化食堂,33万受惠学生),也高于宁波、深圳、厦门等副省级城市水平。

  评估组一致认为,2016年市教育局按照年初市政府市办实事的要求,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督导落实,工作成效显著,标准化食堂建设资金财政保障有力,家长、学生及教师的满意度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领导重视,区市发力,标准化食堂建设稳步推进。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区两级教育部门按照既定目标,扎实推进标准化食堂建设工作。2016年市财政提前落实标准化食堂建设补贴资金。各区市均将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工作列入区(市)办实事,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食堂建设各项工作。截至2016年10月底,已完成161所,据后期了解,至2016年底实际完成了203所标准化食堂建设,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二)真抓实干,注重实效,标准化食堂就餐满意率高。

  评估组随机抽查了26个建设中的标准化食堂,通过召开师生和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的形式,发放问卷2050份,回收1972份。结果显示,教师对餐饮质量的满意率为90.6%,学生的满意率为91.4 %,家长的满意率为96.4%,总体满意率为93.4%。

  就餐率高是标准化食堂建设满意率高的另一表现。被抽查已建成的标准化食堂的学生总人数约为24380人,就餐人数约为17658人,食堂就餐率为72.4%。以黄岛区为例,该区3年投入专项资金1.12亿元,为107所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达标升级提供资金保障,并制定“三个创建标准”(《标准化食堂创建标准》《设施设备配置标准》《餐厅文化建设标准》);坚持“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施工配置)硬件达标和“八项措施”(组织体系建设、公开监督机制、制度操作规程、统一档案管理、加强人员管理、三级业务培训、创新食育文化、督查考核机制)软件管理,学生就餐率显著提高。

  (三)统筹规划,部门联动,标准化食堂量化分级优。

  为避免标准化食堂建设影响学生安全和教学秩序,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食堂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2016年全市中小学食品安全和标准化食堂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指导区市、学校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各学校充分利用暑期时段,规划建设布局,加快推进标准化食堂建设,提升食堂设施设备质量水平。同时,各级教育部门会同食药监管部门,对新建改建标准化食堂提前介入,进行实地规划指导,要求必须由食药监部门预先审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方可开工建设;评审验收由市级教育局组织食药、教育等部门相关专家,按照评估细则,对各区市食堂的建设质量、布局流程、设备设施、食堂的各项制度、档案进行严格的验收评定,对不合格的标准化食堂限期改进,有效保证了食堂的建设质量。

  2016年市教育部门投入专项经费,对学校领导、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管理水平。现场核查发现,已建成的26家标准化食堂中,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定为年度等级优秀和良好的食堂20家,达77%,其他6家正在评定;动态等级为笑脸的食堂23家,优秀占88.5%。

  (四)多措并举,长效监督,标准化食堂管理机制创新。

  我市标准化食堂的创建工作以《青岛市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食堂标准管理规范》(青教通字〔2014〕98号)地方标准为核心,又制定了《青岛市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达标评估细则》,形成标准化食堂创建体系。围绕标准要求,市教育局为“让学生吃得安全、让家长更加放心”,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开通后勤中心学校食堂监督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举报。各学校均成立“膳食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督促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升饭菜质量。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提前一周公示“学生营养餐食谱”,加大学生餐管理并简化订餐流程。市南区和市北区等学校利用《中小学营养餐管理系统》(电子营养师软件),制定一周营养餐并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此外学校还通过“互联网+订餐”的新形式,方便学生和家长订餐。

  为保障食品原料采购安全和可追溯性,学校通过青岛市阳光采购平台进行食品原料采购。此外,市南区、城阳区等学校配备了农残检测设备,检测结果与食药局联网监控。市南区还探索购买第三方食品安全专业监管服务,定期进行食品安全诊断性检查和风险评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2016年市南区教体局制定《食堂财务管理办法》,引入第三方财务机构对中小学校实行食堂财务统一记账托管,每年审计反馈,规范食堂财务管理,使政府财政补贴发挥最大效益。

  (五)亮点纷呈,人文关怀,食堂建设融入饮食文化。

  许多学校充分利用标准化食堂,在提供安全营养饮食的基础上,拓展成提高学生素质和饮食文化的第二课堂。各区市学校实行家长代表、校领导及教师陪同学生一起用餐制度,培养学生良好饮食习惯。青岛宁夏路小学在创建工作中打造“宁学园的味道”--高端规划、现代配置、标准管理的安全放心、营养健康、深情关爱的幸福滋味;青岛上清路小学打造“一流设施+科学管理”,成就“幸福的味道”,加强养成教育,文明就餐礼仪文化;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打造“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规范化食堂,高标准设备,创优食堂五项要求、“四不制度”,规范食堂安全管理;还有的学校开展课外饮食制作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二、存在问题

  (一)标准化食堂硬件建设水平有区域性差别,存在建设与使用脱节等问题。

  一是部分学校受地理和场地等因素影响,存在厨房空间小、就餐场所拥挤、食堂空气流通不畅等问题,不能同时满足全体学生就餐需求。二是部分标准化食堂建设实行的是“交钥匙”工程,前期对接不到位,部分图纸设计未达到标准化食堂建设要求,不符合相关规定,且未采纳学校、教育和食药部门意见,导致建材浪费、改建困难等问题。三是个别区市三年标准化食堂建设目标统筹性不够,前松后紧,由于2016年建设任务重,存在突击赶进度的现象。

  (二)标准化食堂配套政策和措施不统一,影响标准化食堂菜品质量。

  由于大部分区、市只补贴了标准化食堂的建设费用,对后续食堂运营管理费用缺少配套资金支持,食堂水电、燃气、人工费用摊入就餐成本,造成学生用餐花费过高。因此,规范化食堂建立后,日常运行产生的其他成本及管理费用是制约今后我市中小学校食堂、特别是农村经济落后的区域规范化食堂工作发展和有效运行的主要原因。

  (三)部分标准化食堂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专业知识水平不高。

  目前,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是面向社会招聘的,由于寒暑两个假期学校食堂暂停营业,尽管部分学校通过缴纳保险、每日补贴的方式挽留食堂从业人员,但其待遇仍然低于其他餐饮行业,导致食堂从业人员流动性过大。同时,学校食堂为了减少食堂运营成本,只能招聘年龄偏大的从业人员,其业务水平达不到标准化食堂的标准要求。此类现象在村级小学尤为突出。

  (四)标准化食堂缺乏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日常管理有待加强。

  一是由于标准化食堂没有食品安全管理员、营养师等编制计划,所以大部分学校未按规定设置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饮食安全责任不够到位。二是个别食堂由于缺乏餐饮管理方面的经验,导致日常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记录有缺失和不规范,清洗消毒及色标管理不到位,个别供货商通过招标得到准入,但在实际供货中由他人代替供货,还有部分食堂存在索证索票不全等问题。

  三、有关建议

  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是一项惠及在校学生和千万家庭的民心工程,应坚持建管结合,以学生就餐为导向,强化日常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就餐需求和饮食营养安全。

  (一)落实责任,提高标准化食堂建设“交钥匙”工程质量。

  针对建设与使用单位前期对接不到位的问题,对实行代建制的“交钥匙”工程项目,代建单位要按规定履行好实体工程建设责任,教育部门应会同食药监督机构和学校提前介入,积极协调标准化食堂建设,督促施工建设单位主动对接教育局和食药部门,从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把好关,避免因“交钥匙”工程而导致的建材浪费、改建困难等问题。

  (二)聚焦难点,提高农村学生用餐质量和健康营养水平。

  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落实教财〔2012〕2号文件规定,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财政补助力度,精准发力,提高财政对学校标准化食堂运营管理(燃气、人力等)成本补贴标准,提升农村学生用餐健康营养水平。调动社会力量,倡导“献爱心,助一餐”活动,助力学生就餐质量和安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多措并举,提升日常管理专业化水平。

  建议政府出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食堂从业人员的雇员指导意见,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落实学校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岗位编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食堂从业人员的饮食安全责任,增强食堂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建议探索学校以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购买专业餐饮团队服务,既解决了食堂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造成的管理团队缺失问题,又能提高学校食堂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四)巩固成果,促进学校食堂软、硬件一体化发展。

  教育、食药和农委等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定位和权力清单,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促进学校食堂软件和硬件一体化发展。食堂建设是校舍建设的一部分,新建标准化食堂应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做到“一所标准化食堂,一套标准化食堂档案”;对往年已建成的标准化食堂要加强跟踪管理,实行“1+N”(每年一次全面检查,每年N次专项抽查)管理方式,巩固创建成果,完善标准化食堂的创建档案管理,做到动态管理留痕。总结第一期(三年规划700所)标准化食堂创建工作经验,以需求为导向,以用促建,结合当地经济总量和学校实际,稳步推进第二期学校标准化食堂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