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14-2016年七项治理第三方评估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7-06-29 来源 :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
字体大小: 打印

  为推进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014年6月起,青岛市启动开展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大气和水污染、交通拥堵、市容环境、社会治安等六大领域专项治理行动;2015年10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从六项治理扩展为七项治理,使治理工作向更加全面、深入迈进。
  为更加科学有效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工作,受市政府决策落实第三方评估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委托,青岛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对2014-2016年的七项治理总体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估。评估结果如下:
  一、七项治理效果评估
  (一)市民对2014-2016年七项治理效果的认可情况。
  2014-2016年,为检验七项治理效果、了解市民的满意度,七项治理总指挥部委托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先后4次均等抽样14000名市民进行满意度电话调查。
  1.市民对七项治理的整体满意度逐年提高。从调查整体得分看,我市七项治理工作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认可,社会反响良好,市民整体满意度得分从第1次抽样调查的70.32分提高到第4次抽样调查的74.93分,提高了4.61分。市民普遍认为,七项治理工作是民心工程,改变的是环境,塑造的是形象,凝聚的是人心,收到的是效益。
  2.各项治理满意度分布不均衡。从各项治理4次满意度调查的平均得分看,市民对消费市场秩序整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治理等3项治理的满意度较高,平均达80分以上;对市容环境治理、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等2项治理的效果较为满意,满意度达70分以上;对大气和水污染治理效果基本满意,满意度达60分以上;交通拥堵治理的满意度略低。
  从市民满意度4次调查的变化情况看,排在最后3位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交通拥堵治理、大气和水污染治理的市民满意度却分别提高了12.9、8.7、3.5分,说明市民十分认可这三项治理在2014-2016年的治理效果。相反,安全生产治理、市容环境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3项工作,虽然总体满意度平均值排名在2-4位,但第4次调查与第1次调查相比,市民满意度出现下降的情况,值得引起重视。
  (二)各指挥分部2014-2016年工作完成情况评估。
  1.安全生产治理。三年无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2014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92起,死亡210人;2015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35起,死亡175人; 2016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88起,死亡149人。2016年比2014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2.04%和29.05%。2016年受理举报件报件数提高了8.43%,查实起数下降了14.61%。
  2.食品药品安全治理。2016年全市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8%,较2014治理前提高了1.02个百分点;药品抽检合格率100%,达历史最高水平;只发生1次一般性食品安全事故。2016年比2014年受理举报件数增加了70.73%,举报查实起数下降了61.48%。青岛经验得到汪洋副总理、国务院食安办和国家食药总局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3.大气和水污染治理。2016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7%,比2014年改善9.9个百分点;市区PM2.5年均浓度由2014年5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45微克/立方米,改善了23.72%;PM10均浓度由2014年的10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85微克/立方米,改善了20.6%。胶州湾水质优良率由64.3%提高到71%。
  4.交通拥堵治理。完成13条主干道打通和332条道路整修工程;完成95个停车场建设,新增车位47000多个。2016年,市区路网拥堵时间同比减少15.1%,路网平均速度同比提高25.9%。高德地图对全国60个主要城市交通延迟指数排名,我市由2015年的第9位降低至2016年的第19位。
  5.市容环境治理。完成居民楼院整治1287个,背街小巷整治132个,维修道路91条;改建农村厕所35.76万座,新建公厕234座;清理卫生死角40318处,完成裸露土地绿化440.7公顷,绿化面积140.68公顷,整治山头24座;新改建农贸市场46座,折除户外广告11869个,拆除违章13.3万平米,查处占路经营(含烧烤)等不规范行为75972次。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16年刑事发案比2014年下降12.3%,抢劫、抢夺、盗窃案件分别下降23.4%、33.1%、10.7%,治安案件受理数下降36.4%,2016年“双无”比率比2014年提升9.16和17.34个百分点,刑事警情下降10.1%。
  7.消费市场专项整治。共出动消费执法人员50.71万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1.99万车次,检查经营主体67.02万户次,发现整改问题8.25万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35.84万元。查处案件1.16万起,罚没款1669.89万元,接报件数768次。
  (三)各指挥分部的亮点举措。
  1.安全生产治理指挥分部。创新安全监管模式,注重强化责任体系。创新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建设启用了以监督网、管理网、信息网为主体的网格化监管平台,集成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系统、职业病防治信息系统等专业子系统,纳入执法检查、日常巡查、12350投诉举报、领导带队检查等工作,实现信息即时掌握,工作有留痕、倒查有痕迹。开通社区网格化终端,市、区(市)、镇街和社区巡查管理、企业作为终端的网格化工作模式。
  2.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指挥分部。打造网格监管体系,坚持打建结合共进。建立完善“一所一站一队”联动模式;加强基层网格化管理,在6000个社区和村庄聘任协管员,形成了高效运转、协同联动的“三级政府、四级组织”监管网络,实行“两监管、四制度”,推进治理体系的无缝化。同时,建立公安、食安、农安“三安联动”工作机制,强化行刑衔接,强化区域协同,深挖行业潜规则,严查严打,重拳出击。通过治理,举报案件查实率由2014年的20.5%下降到4%,成效明显。
  3.大气和水污染治理指挥分部。构建综合防治格局,深化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了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工作,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制度,增加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投资11.2亿元为469个项目实施燃煤锅炉废气治理提标改造。投入资金约50亿元实施大规模河道综合整治,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67%。加强执法监管,发挥交叉执法、联动执法、突击检查、有奖举报的作用,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创新流域水环境保护制度,实施网格化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更加精细准确。开展环境保护河长制试点,将河流环境保护的责任逐级落实到区市、镇街。
  4.交通拥堵治理指挥分部。全面完善城市路网,严查严处违法行为。加强道路打通工程和道路整治工程,加快停车场建设和重点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面完善城市路网。建成具有我市特色的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运用“大数据”为城市缓堵提供数据支撑。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实现352条公交线路、6567辆公交车智能监控调度和实时查询,开通“微循环公交”,有效缓解我市部分重点区域的公交出行难问题。同时,严查严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强化市民交通规范意识,仅2016年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760.73万起,共粘贴违停告知单78万起,优化交通环境,提高市民规范行为意识。
  5.市容环境治理指挥分部。强化协调完善机制,坚持为民综合治理。构建以属地为主、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城乡动态治理机构。充分发挥指挥分部统筹协调优势,通过督察巡查机制,建立专项巡查、重点督察和“回头看”为补充的城市管理问题督导检查新模式。坚持为民理念着力解决问题,搭建服务型网络平台,绘制“电子民生服务地图”,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坚持核心理念助推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城市”理念,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海绵体功能。开展“美丽海岸行动”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消除海滩死角,有效维护青岛美丽海岸环境。
  6.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形成地面、地下、空中、海域、网络“五位一体”的立体防控布局,视频监控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源头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禁毒系列专项行动、“无命案街道(镇)和无刑事案件社区(村)”综治主题创建活动、涉众型经济犯罪“零发案”街道和“零发案”社区创建活动等行动。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化水平,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社会治安有奖举报、见义勇为等工作全面加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快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
  7.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指挥分部。构建机制明确责任,重点检考强力整治。突出“三点一带、一区多街”为整治重点,探索建立了“违法行为及早发现、消费纠纷应急调处、举报投诉快速反应、综合执法查处到位、典型案例实名曝光和工作失责过错追究”等六个长效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对“吃、住、行、游、娱、购”六个领域现行的各级各类标准规范进行修改、完善,分别下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各领域的工作目标、整治重点、职责分工、推进措施。开展集中清查和联合检查、加大执法巡查和联合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消费警情联动处置机制齐抓共管治理。持续强力开展各种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打假冒、反欺诈、保权益”,盯紧顽疾,积小胜为大胜,带动全面整治见实效。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强化全民参与互动。
  通过报纸、电视、电台、互联网等媒体平台,以报纸专栏、电视访谈、公益广告等方式,对七项治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形成了报纸有内容、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影像、电话有热线、网上有信息的宣传氛围,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响应和支持。同时,集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互动,积极开展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倡导机关干部发挥带头作用,鼓励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组织社会各界为七项治理献计献策。全市参与七项治理义务奉献的人数达6万余人次,其中,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了“查保促”集中行动;团市委组织开展了“保护地球,美丽青岛,青年先行”等7项主题活动,“共筑碧水蓝天”;市妇联开展了巾帼志愿服务系列主题活动等。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市民反映问题相对集中。根据市政务热线办接受市民来电来信反映的220130件次问题分析,每月收到反映问题数量由高到低是消费市场秩序方面(4545次)、市容环境方面(2505次)、食品药品安全方面(1112次)、交通拥堵方面(1040次)、大气和水污染方面(633次),安全生产方面(105次)、社会治安方面(25次)。
  (二)市民对七项治理方面的反映问题随治理深入反而呈增长趋势。仅六项治理(除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外)2016年下半年反映问题数量比2014年下半年增长了133.28%,2016年全年比2015全年增长了68%。
  (三)市民反映问题存在“顽疾”。反映最多的前十名问题是:违章建筑(31995次,月均1067次)、购物消费(31004次,月均2067次)、占路经营(20969次,月均699次)、交通消费(19726次,月均1315次)、加工销售食品质量(14513次,月均484次)、环境卫生(13886次,月均463次)、餐饮业油烟扰民(10678次,月均356次)、公交车班次线路(9810次,月均327次)、停车收费(8088次,月均270次)、交通秩序(7294次,月均243次)。
  三、对策建议
  总体来看,我市2014-2016年七项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市民满意度总体提高,一些客观数据也表明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也应该看到,七项治理还存在不平衡,市民对七项治理的期望仍很高,不满意的地方也很多,有些甚至是“顽疾”。因此,要继续加大七项治理力度,并在以下几方面提高工作水平。
  (一)坚持民生导向,从提高规划水平入手,重点从加强考核进行突破。
  七项治理是市委、市政府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抓手,应继续以此为导向,坚持市长及分管副市长亲自抓、全面统筹的指挥体制,坚持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抓的管理体制,坚持参与人员执行到位的落实机制,坚持市区纵向调动、部门横向联动的长效治理运行机制。
  第一,应突出加强七项治理的整体规划。要结合实际,制定《七项治理三年规划及实施计划》,重新梳理确定核心治理目标及各阶段的关键考核目标,以解决只由各指挥分部提出各自计划所带来的全局性不够的问题,从而避免出现各部门均能完成治理目标但市民意见较多的问题。
  第二,应增加指挥部办公室的检查考核职能。目前虽然明确了组织体系中各单位的职责,但各管理部门均没有考核权限,很难有效组织落实。建议将七项治理的落实结果纳入市政府部门考核体系,建议总指挥部办公室建立七项治理的目标考核体系,建议专设七项治理考核员,通过加强对指挥分部及责任单位的检查考核,更加有效地推进七项治理工作,真正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满意。同时,建议以考核报告的形式公布对反映我市七项治理工作结果的各类数据审核与分析情况,杜绝部门自己提报、自己审核、自己定性的问题。
  第三、治理工作要以提高市民满意度为导向。要充分利用青岛政务网信箱、政务热线来电来信、市民满意度调查等收集到的大数据,围绕着市民满意度与不满意等问题提出解决整治方案,并把市民反映问题出现频率或重复问题不解决率等执行结果也作为治理工作效果评价的依据。
  (二)坚持问题导向,从根本影响因素着手,重点从顽疾问题进行突破。
  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比较多,经过三年的综合治理虽然着力解决了许多问题,但需要探寻市民随着整治工作推进但反映问题或投诉问题却越来越多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有从根本影响因素入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产生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区域单位、楼宇、住宅等集中带来车流、人流的集中,需要产业结构和医院、学校调整等;二是青岛老区道路过窄、道路枢纽、停车位少等,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从道路泊位这个根本上解决。可以看出,我市综合治理应该站在“大规划、大治理、全方位”角度来制定长久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就交通说交通、就污染说污染。
  对于“顽疾”问题,建议采取专项治理和重点考核的方式,出重拳, 动真格, 求实效来着力解决。对于重点区域中的重点治理问题,建议采用专项整治和重点理顺的方式推动。由于不同区域不同的治理有不同的特点,治理工作难易程度和方式都有所不同,为此市综合整治指挥部根据各市区的问题程度,多投入、重帮扶、多督查、强考核。
  (三)坚持责任导向,从责任部门落实着手,重点从工作体系进行突破。
  安全生产治理:以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源头管控,不断提高全市安全生产治理工作水平,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一是加强隐患排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二是推进依法治安,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三是夯实安全基础,增强安全生产治理能力。
  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继续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有力抓手和奋斗目标,严格落实“四个最严”工作要求,不断深化依法治理工作措施,扎实推动食药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一是继续强化难点治理;二是持续保持严打高压;三是突出用好检验检测手段;四是继续营造浓厚的治理工作氛围。
  大气和水污染治理:认真执行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法条例,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依法治污。一是调整能源结构,深化燃煤污染治理;二是强化扬尘污染控制;三是进一步治理机动车污染;四是积极拓展治理领域;五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保障;六是以改善河流水质为核心加强陆源污染防治,全面落实胶州湾保护职责;七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确保城镇集中式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交通拥堵治理:把提高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一低、两力、三化、四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一是继续推进道路贯通和整修工作;二是继续加大停车难问题治理力度;三是继续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四是推进解决交通拥堵课题研究实践应用;五是继续推进智能交通二期项目建设;六是继续加大停车难问题治理力度,积极解决医院周边停车难问题。
  市容环境治理:继续围绕老旧楼院及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美丽宜居乡村、生态景观、城区道路景观、便民市场及周边秩序等方面开展整治行动,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要求,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新青岛。一是强化协调推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二是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的最终标准;三是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体现综合系统治理理念;四是完善考核加强监督,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社区发挥作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深化平安青岛建设,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一是加大反恐防暴工作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三是完善治安志愿服务、有奖举报、治安保险和视频监控、大数据建设应用等工作机制;四是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五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向基层下移,夯实基层基础。
  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继续围绕着 “吃、住、行、游、娱、购”等消费领域加大专项整治工作,突出重点,有效落实已建立六个长效机制,坚持首问负责和主动担当,确保全市消费市场秩序平稳有序。一是继续深化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二是突出整治消费投诉热点行为;三是围绕“三点一带、一区多街”重点整治;四是继续抓好农贸市场集中整治;五是继续强化明察暗访;六是加强宣传报道,强化专项整治宣传报道;七是落实应急值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