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2-01
字体大小: 打印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的具体指导下,市政府办公厅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依法行政,积极参与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扎实推进法治工作高效规范建设。

一、认真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年召开办公厅党组会38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5次,传达学习、研究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和有关要求,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修订印发《青岛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青岛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则》《中共青岛市人民政府党组工作规则》《市政府办公厅党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制发《青岛市政府2022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推动重大行政决策依法依规进行,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召开主任办公会11次,研究市政府办公厅大额资金支出65项,认真执行财经制度,健全内控机制,规范资产管理,严格公车审批,切实做到勤俭节约。

二、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宣传解读和研究阐释。制发《2022年度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计划》,结合近两年修订实施的条例法规,共安排2次专题学法、6次会前学法,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将法治建设纳入办公厅领导班子成员年终述职内容,列入各支部“三会一课”内容。严格落实市普法办要求,组织全体人员完成全市干部学院网上学法考法,不断强化办公厅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公布《青岛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的编制和公布,将我市行政区域内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实施的共488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指导各区(市)政府完成县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的编制和公布工作。依法依规通过委托、直接下放、服务窗口前移等多种方式,将239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市县同权”,在区(市)即可办理或受理,有效提升县域发展要素聚集能力和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程度。积极推动涉企证照改革,组织区(市)、部门(单位)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牵头协调企业开办、新生儿出生等13个政务服务场景集成化办理,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大幅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提高企业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四、不断完善建议提案办理。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完善建议提案办理流程。办理前,第一时间向全市政府系统下发办理工作通知,举办专题培训会议,明确办理标准和办理流程;办理中,定期跟踪问效,举办建议提案办理“亮绩”“赛绩”专题座谈会,及时解决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办理后,科学开展“第三方评估”,抓实建议提案二次办理,用好考核指挥棒,推动办理工作落地见效。持续深化市政府领导“包案”制度,筛选确定14件代表委员关注、涉及部门较多、办理难度较大的建议提案,通过“分管市长包案协调、市政府办公厅挂牌督办”,强化市领导领衔办理的示范效应,推动重点难点建议提案有效解决。不断完善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承办单位、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市政协提案工作办公室)“四方联动”工作制度,加强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联系。一年来,全市政府系统承办的1303件建议提案,全部按期办复,其中,建议落实率达到90.58%,首次突破90%,比去年提升8.9个百分点,提案办理满意率达到98.4%。

五、依法接受各类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制度,积极协调对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各项工作,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以及政协的民主监督,起草审修意见报告60余件。配合市委统战部,建立市政府领导全员参加政党协商活动机制,市长、各位副市长分别向党外人士通报工作情况11次。会同人大、政协机关办好“人大代表履职在线”和“倾听与商量”活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专家学者等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参与市政府重大决策。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度机制,建立听取法律咨询意见的工作机制,推动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公共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六、加强统筹推动决策落实。对国家、省、市三级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479项重点任务、606项市政府重要会议决策和4313项市政府领导重要批示全部纳入督办台账,实施清单化管理,全过程督导。对地铁三期、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银川路海尔路立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坚持挂图督办,“四不两直”,一线推进。着力提升督查工作协同性、专业性,对财政资金使用、安置区建设等重大专项任务,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实施督审联动,开展联合督查,解决各类疑难问题347个。紧盯关键环节,全力服务“两稳一保”、稳住经济大盘等国务院重点督导任务,积极争取支持,4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位居全省16市第一。

七、更大力度推进政务公开。今年以来,市政府各部门通过青岛政务网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发布政府信息1.7万余条。聚焦公众关切和重点民生事项,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政府开放日”活动220余场次,着力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组织举办“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等品牌栏目255期,有效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例行新闻发布会制度,深度解读发布的各项政策,举行新闻发布会160余场,让“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应”。在青岛政务网设置“政策解读”专栏,对规范性文件全部解读,实现政策解读与政策文件相互关联,提高政策到达率和知晓度。全市各级受理办理依申请公开7539件。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及时通过“青岛12345”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法律法规及案例。在青岛政务网开通“网上12345”渠道,热线受理渠道扩大到23条,进一步畅通社会公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的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一年来,法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度还需进一步提升,普法宣传的方式和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展,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专业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

2023年,市政府办公厅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认真传达学习和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有关议题,协调做好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工作。二是实施差异化、全链条赋权。完善“四位一体”审管衔接机制。加强全市面上统筹,扎实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互联网+监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三大“国字号”工程。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筹备营商环境评价“政务服务”指标迎评工作。三是统筹组织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完善“第三方评估”办法,坚持市政府领导联系服务代表委员制度,完善政府重大事项征求代表委员、党外人士意见工作机制,提高建议提案办复率。四是坚持“公开透明”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依申请公开办理规范。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做好新闻发布和“政府开放日”活动,不断拓展政务公开渠道和载体。五是聚焦“打造六个城市”,将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会议确定事项和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要批示决策事项全部纳入督办台账,开展“项目化、清单化”督查,坚持一督到底、落实销号,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深化“督帮结合”理念,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调联动,进一步提升“督帮一体”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