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支持、培育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项目健康发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在我市首次提出“新型产业用地(M0)”概念,并结合我市产业布局方向,增加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产业功能,为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提供用地保障。
接到市政协委员张旭提出的关于完善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政策的提案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了工作思路。
谋划布局全市新兴产业千亩园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今年上半年,制定了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面向未来发展、面向增量崛起、面向生态型产业培育,重大发展24条产业链,在现有经济功能区基础上,谋划建设十大千亩专业产业园区,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氢能与储能等新兴产业。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园区建设行动方案,每个专业产业园区将编制发展导则,制定主导产业负面清单、项目亩均投资产值税收收入标准、环境控制标准、园区开放建设标准和设计导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建立工业用地“标准地”控制指标体系,确保土地高效利用。为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审批效率,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近期将组织开展《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控制指标体系设置研究》,在前期区市、功能区开展工作基础上,结合区域评估、产业准入和亩均效益评价等情况,统筹制订符合全市实际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指标标准,为出台市级层面分行业的、可动态调整的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控制指标体系提供决策依据。市级层面控制指标体系出台后,将实行动态调整,引导各区市、功能区根据实际调整完善指标体系,确保土地高效利用。
完善土地供应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为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工业用地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方式供应。结合我市实际及企业用地需求,探索增加新增新型产业用地长期租赁、租让结合方式。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按照国家部署,稳妥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