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门诊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是广大参保群众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门诊医疗服务需求频次高、人次规模大、就医范围灵活分散,参保群众需求迫切。
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贾小平提交了“建议青岛市保留市民异地医保报备后仍享受社区门诊统筹待遇”的提案。市医保局结合当前开展的工作,及时面复,工作成效获得委员好评。
青岛市医疗保障部门不仅为参保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异地就医管理服务,而且出台政策支持异地就医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服务,解决了异地长期居住人员临时回青就医问题。截至目前,青岛市已开通普通门诊省内和跨省联网结算医疗机构818家,其中社区定点医疗机构437家,开通医疗机构总数居全省第一,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异地就医结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干劲不懈,全力推进普通门诊联网结算提速扩面
规划先行,定好“盘子”。分析研判青岛市医疗机构基本情况,研究制定扩面机构名单。系统梳理青岛市医疗机构贯标前后的机构编码8000余条信息,根据各区市基层医疗机构分布和异地业务开通情况,结合各区市疫情防控实际,确定了500多家异地就医需求量大、医疗服务水平高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系统改造。
精心部署,理清“路子”。起草《关于全面提速普通门诊异地联网扩面工作的通知》,分区市下发各经办机构,明确开通的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提出系统改造要求,落实各级经办责任,并按日汇总通报工作进度。
提质增效,打好“牌子”。建立初复审制度,各区市医疗机构提交的申请材料由区市经办机构进行初审后提交市级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复核,核对医疗机构名称、编码、地址等信息后逐一录入山东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信息管理平台,确保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准确无误。本着成熟一批、开通一批的原则,对省平台审核通过的返回信息,当日立即开通跨省联网结算。
劲头不松,及时开展业务培训
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医保经办机构业务人员政策培训,组建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医保经办队伍。另一方面,针对医疗机构开展业务培训。考虑到社区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流动性强,机构数量多,且较为分散,为保证开通普通门诊联网结算的医疗机构懂政策、会服务,结合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组织医疗机构开展异地就医政策线上培训。由医保经办人员详细讲解异地就医备案、就医、结算相关流程,以及医疗机构常见问题处理,线上实时回答医疗机构关心的普通门诊报销待遇问题。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加强了医疗机构对异地就医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倒逼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更好地保障了参保群众基本医疗保险权益。
措施不软,狠抓落实就医地管理服务职责
一是做实普通门诊联网结算工作。分区、分片部署开展异地联网结算系统畅通运行大排查行动,督导青岛市所有开通普通门诊联网结算的医疗机构在正式环境开展业务测试,撒网式逐家核实普通门诊联网结算情况,保证作为就医地系统畅通率达到100%。
二是完善问题处理机制。建立包括医院工作人员、医保业务人员、系统工程师等在内的异地就医问题处理微信群,共同保障联网结算顺利开展。
三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针对异地就医电话咨询量大的情况,公开青岛市各区市异地就医电话咨询专线,同时加强接听人员培训,确保异地就医对外服务电话打得通、说的清、讲的明,让群众满意。
(工作人员走进社区为群众服务,解答异地就医相关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