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一直是青岛最鲜明的城市特色和最大的发展优势。近年来,青岛市发挥海洋科研优势,着力强化海洋科技创新、打造现代海洋产业、集聚海洋高端人才,不断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多方聚焦海洋科技创新撰写并提交提案。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统筹各方力量进行研究办理。办理中,积极与提案人对接沟通协商,认真研究提案建议内容,积极办理落实。面复中,现场回应提案人的疑问和建议,同时,积极宣传“海创计划”、《青岛市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等政策相关工作,得到各方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深入实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加强作风能力建设,着力抓好海洋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海洋科技企业培育、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2021年,海洋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1.82亿元、同比增长12.24%,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96家、同比增长30.3%。新增王军成、陈松林2位院士,全职驻青涉海院士总数达21人,约占全国1/3。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发布的《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1》中,我市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海洋国家试点实验室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进海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开展海洋大科学设施预研,厚植海洋科技创新国家战略力量。“透明海洋”项目完成第一阶段实时观测网构建工作,实现对海洋预报模式的同化支撑。第二型具备全海深探测能力的无人自主装备下潜深度达到万米级。全球首艘10万吨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获批农业农村部在我国管辖海域唯一运营管理试点。中国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商船“智飞”号正式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在船舶智能航行研发与应用领域处于全球前列。青岛港自主改造的全国首个全系统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投入运行,打造了传统干散货码头转型升级的“山港样板”。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鸟瞰图)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有关部署,围绕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按照“走在前 开新局”的工作要求,推动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争创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排头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