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青岛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和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决策部署,着力发挥海洋科研能力突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渔业产业基础良好等优势,大力发展水产种业,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市海洋发展局认真办理市政协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研究室主任邵长伟提出的关于加强海洋种业建设的提案,结合工作实际,理清思路,大力推动水产种业发展。
实施水产种业优先发展战略。强化水产种业战略发展地位。将水产种业振兴发展作为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纳入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五年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强芯、强链、强企、强基”四大行动,并将以强化水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为主的“强芯行动”列为首要任务。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研发、良种繁育推广及现代种业企业培育给予资金支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资金支持,打造刺参良种种质资源场。推动山东省海水高效种质创新与蓝色种业中心专项获批驻鲁部属高校“十四五”服务山东重点建设项目,申请总经费3.9亿元。
高起点谋划水产种业发展规划。深入调研我市重点水产种业企业发展需求,广泛征集水产种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围绕“保、育、测、繁、推、用”,建立健全支撑水产种业振兴发展的保障体系。组织起草《关于推进青岛市水产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高水平水产育种平台建设、原良种产业体系培育、做大做强现代种业等工作。结合我市深远海养殖及养殖工船产业快速发展需求、提升高附加值鱼类在水产品总量比重的产业转型需要和我市地方优势、特色水产品发展实际,初步确定重点品种名单,努力构建品种多样且富有地方特色的育种体系。在海岸带及海岸空间专项规划海域功能分区中布局“渔业用海”,用于开发利用渔业资源、开展海洋渔业生产,为我市水产种业发展提供空间规划支持。
搭建高能级的水产种业产学研创新平台。推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围绕“海水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海水养殖”领域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大力推进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青岛)建设,汇聚青岛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顶尖企业、成果、人才、资本等要素,打造全国水产种质研发创制高地和水产种业产业化应用基地。出台《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对水产种业等领域现代海洋英才给予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激励水产种业人才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摸排我市水产种业人才情况,健全科技研发人才、产业发展人才和行业管理人才的人才体系。探索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源保护新模式。
突出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培育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推动刺参、牡蛎、南美白对虾、金乌贼、墨瑞鳕等育种成果转化,着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围绕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和水产领域国家种业阵型企业2个名录,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工作。强化以企业为主导的育种研发能力,联动推进“海创计划”“沃土计划”,聚焦水产种业等海洋产业“强链、补链”。用活用好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参股设立的4支海洋产业基金,为水产种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保障,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着力发挥海域使用权的融资功能。研究推出“琴岛•种子贷”产品,为我市水产种业企业及个人开展水产苗种繁育等领域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贷及担保业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