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 中德生态园发展取得新成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2-10-08 来源 : 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
字体大小: 打印

2022年是中德关系建交50周年。中德生态园的建设对带动胶东经济圈与德国乃至欧盟的交流与合作将产生巨大的集聚带动效应。市政协致公党界经过调研,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市对德产业合作水平,打造对德高端合作平台以推动对德以及欧盟国家的交流合作高质量发展,学习上海、苏州、武汉等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打造对德国产业务实合作高端平台。

中德生态园管委把协商贯穿于办理过程,通过多种方式与提案人进行联系沟通,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准确把握提案的目的和要求,会同市外办、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进行认真研究办理,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办理成效逐步显现

对德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德国代傲、热能、温度传感器等项目签约落户,倍世水处理、施华洛世奇研磨新材料等在建项目持续施工,中德博佩发动机零部件、德国库尔新材料车体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德贸易板块2022年已实现营收30.23亿元。

与德国代傲电子控制(南京)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知名度与影响力提升频繁受邀参加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经贸合作助推中德绿色转型”专题会、“一带一路”中德经济合作对话会、中德友城论坛等多场高级别活动并作主题发言。

与德国商会的友谊不断“升温”。联合举办青岛与德企产业链合作交流会,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军以及德国驻华大使馆代表等出席。中国德国商会董事晏思表示,中德包机项目实施两年多以来,在两国间架起持久的友谊桥梁,青岛为维护两国关系作出了特殊贡献。

人文交流密切。青岛市充分利用与德国的良好合作基础,与德国曼海姆市、雷根斯堡市、基尔市等多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并在经济、文化、体育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

科技合作稳步推进。青岛与德国合作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突破30家,中车四方与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等26个中德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获立项支持。

优化提升中德生态园,打造中德合作交流“桥头堡”

    中德生态园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功能区、中德“国际客厅”叠加优势,全力推进项目招引。接待德国阿登纳基金会、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等德国企业机构50余次,举办青岛德国企业夏聚、德国勃兰登堡-中德生态园专场推介会等经贸文化活动6次,参加中德工业4.0与智能制造高端合作论坛等活动10余次,持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赵士玉在中德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视频致辞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开通中欧班列(杜伊斯堡-青岛),创新青岛自贸片区国际铁路货物通关模式,货物进口运输时效显著提升,对深化中德、中欧经贸关系,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扩大对德宣传改版升级德文网站,发布90余篇新闻资讯,及时传递园区发展亮点,点击率2次。完成4期德文研究资料《致远》编辑并寄送至中德两国300多家企业机构;在德国本土媒体《中德投资平台》发布10篇德文社评。

增强中德人文互动,提升城市知名度

继续搭建空中友谊桥梁,圆满完成今年以来19架中德“快捷通道”包机、3600多位商务人士的服务保障工作。通过提供适当礼遇和人文关怀,向外方传递了青岛温度,为下一步加强合作积攒了宝贵人脉资源,搭建了重要合作平台。

第十五届“国际档案日”活动获德籍友人捐赠中德建交50周年档案资料,为中德文化研究和交流发挥积极作用。促成曼海姆市前第一副市长、山东省荣誉公民、青岛市荣誉市民诺伯特·艾格尔博士《通往世界之门—我眼中的青岛》一书再版,该书全面介绍了青岛的历史、文化、经济、科学、教育、旅游等情况,为德国乃至其他各国朋友认识青岛和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

青岛中德智能技术研究院与慕尼黑工业大学等4所德国大学签署联合研发项目协议,派遣硕士研究生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并承担联合技术研发工作,“借鉴德国弗劳恩霍夫进行应用研究与高端实战型人才培养”的愿景落地实施。推进德国拜仁足球学校“线上+线下”青少年培训体系建设,举办2022安联&拜仁慕尼黑少儿足球夏令营,今年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