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即墨区以“法治难题项目化破解” 机制助力基层法治建设率先突破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5-04-19
字体大小: 打印

2024年以来,即墨区深入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持续构建“法治难题项目化破解”机制,组织部门、镇街精准发力、全力攻坚,集中解决了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的48个突出问题。

凝聚基层法治建设合力

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实施项目推进“一把手”工程,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有效促进“法治难题项目化破解”工作走深走实。即墨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专题听取“法治难题项目化破解”工作进展,研究部署项目推进重点任务,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

破解基层法治建设难题

针对历史遗留、社会治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推动历史遗留难题“去存量”、社会治理难题“去变量”、改革发展难题“去增量”。开展“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双覆盖攻坚行动,实现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该工作经验被《中国社区报》刊发。积极构建“智慧水利+联合执法”工作模式,组织联合执法20余次,销号各类河湖问题447处,获评山东省美丽示范河湖。

实施基层法治建设行动

持续构建优质高效、多样化的法治供给体系,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三大行动。针对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验收周期长、竣工投产慢等问题,在全省首推工业厂房“竣工即投产”改革,实现德国依诺信、油气回收制造等项目投产周期缩短2—3个月,推动企业早投产、早受益。聚焦前东城、环秀苑二期“因法律纠纷导致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司法、住建、街道等集中商讨法律对策,累计为前东城、环秀苑二期办证2359户。

深化基层法治建设改革

聚焦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深化司法体制、柔性执法、“放管服”三大改革。建立“联调即和”市场化调解工作机制,实现解纷需求和专业资源“双向奔赴”,与诉讼程序相比办案用时缩短70天。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动态调整“不罚”“轻罚”清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办理不罚轻罚案件690余件,减免罚款4100余万元。


撰稿/校对:徐锵、宋朋朋

编辑:李淑

责任编辑:李昊

审核:王新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