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相伴最优成长”校园开放活动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5-05-30
字体大小: 打印

2025年5月7日,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校家社协同育人宣传月暨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相伴最优成长”校园开放季活动。全区40所中小学校、65所幼儿园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开放,本着开门办学、公开办学的原则,向广大学生家长、社区全方位展示校园风貌、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师生风采和校园文化建设,向家长展示学校、幼儿园教育教学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校长会客厅、家长见面会、家长驻校办公、分年级举办开放日活动等,做到“三个走进”:一是走进学校,同育共享。走进校园,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走进教室,同堂共议。走进教室,观摩孩子们上课的情况,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交流;三是走近学生,同乐共行。走近学生,参与学校“十个一”亲子活动,借助“教联体”协同育人资源,为孩子开设家长课堂,提升学生眼界和素养。

2025年5月24日,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携手青岛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共同开展“美好的未来--青岛市首届家庭教育嘉年华启动仪式”。活动中,来自市南区17所幼小初学校的96组家庭代表亲子体验了传承家文化、拓展家运动、赋能家能量、家乡阅自然、AI家科技、护航家安全等六大家庭教育项目推介,将校园开放活动与学校常态化全人教育结合,生动展现了可供教育使用的社区资源(场地、专家、机构、实践基地等),为家校社三方未来持续对接利用搭建平台。

校园开放活动是促进家、校、社三方深度融合、共育新人的重要平台。一是角色互换,深度体验。突破传统校园开放活动中“参观者”角色的局限,创设家长、社区代表“临时上岗”体验机会。邀请具有专业特长或行业背景的家长走进课堂,开设“家长微课”(如医生讲健康、工程师讲结构、艺术家授艺),或担任助教参与特色课程(如STEM、阅读、艺术工坊),分享人生经历、职业技能或社区文化,拓宽学生视野,连接社会课堂,让家长从教育“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同时,设计环节让学生带领家长、社区代表参观校园、讲解特色项目、参与部分管理流程(如模拟食堂监督、向导服务),培养学生能力,也让成人看到孩子的成长视角。二是社区资源融入,情境化课堂。打破校园围墙,将社区真实场景和资源“引进来”,或将课堂“搬到”社区现场,在开放日中集中展现。邀请社区消防站、派出所、博物馆、文化馆、农场、科技企业等单位,在校园内设立互动体验区(如消防演习、文物修复体验、现代农业展示、科普实验秀),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感受社区资源的教育价值。对于平时已将部分课堂延伸至社区(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的课程,在开放日进行集中汇报展示。学生分享实践见闻、调研报告,家长和社区合作者作为“特别听众”和点评嘉宾,形成“行走的课堂”教育闭环。三是协同议事,共话未来。超越单向展示,创设平等对话、共商共议的平台,聚焦学生成长和学校-社区发展。围绕当前教育热点、学生成长关键问题(如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媒介素养、劳动教育、社区服务)或学校/社区发展议题,邀请家长代表、社区领袖、教育专家、学校管理者、学生代表同台对话,分享观点,碰撞智慧。鼓励家长和社区人士就校园建设、课程优化、活动设计、社区共育等提出建议。在开放日现场组织小型工作坊,针对征集到的热点“金点子”进行头脑风暴,形成初步解决方案或行动计划。

本次“相伴最优成长”校园开放季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体验、深度参与的合作项目、平等开放的对话机制以及文化情感的浸润联结,将家校社三方从简单的“参与者”转变为积极的“共建者”,在校园开放活动中实现资源深度整合、智慧共同激发、责任协同担当,从而真正彰显协同育人的力量与价值。不仅关注对育人成果的展示,更注重过程的协作性和对未来共育模式的启发与推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