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政策评价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5-06-10
字体大小: 打印

(一)政策执行情况

自2024年6月5日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专班各成员单位围绕实施算力设施“强基”、算法模型“铸魂”、数据要素“提质”、核心产业“固链”、创新平台“领航”、产业生态“聚力”、场景应用“赋能”等7大行动,加快推进26项重点任务,目前全市基本形成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突破720亿元。

(二)政策实施成效

一是算力设施支撑有力。加快推进国家超算青岛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海之心”等算力中心建设,目前全市算力规模达4800P。每年发放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的“算力券”,降低企业使用算力门槛。启动中国算力平台全国首个城市节点,上线全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接入9家算力中心,构建起全市算力“一张网”。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建设,截止2024年底开通5G基站4.27万个。

二是算法模型加快布局。围绕海洋场景优势,全市正在应用、优化和研发的海洋大模型达30个,“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初步构建。创新奇智、海尔、卡奥斯、自然语义4个大模型产品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目前已培育60余个大模型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垂直大模型示范标杆,23个项目入选省级工业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青岛地铁发布全国首个城轨交通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并在地铁6号线部署运行。

三是数据供给不断畅通。开展公共数据资源调查,汇聚数据总量超2371亿条,可共享数据集约1.3万个。发布第一批高质量公共数据开放清单261项,涵盖19个领域4900个数据目录、39.5亿条数据。成立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完成全市30家企业数据资源入表。建成全省首个数据要素产业园(城阳区),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被纳入国家“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体系,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城市入选国家首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流通利用方向)试点。

四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聚焦垂直大模型、智算平台、智慧家庭等领域,2024年实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个、市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0项,成功推动“星海互联”省科技示范工程落地。高水平建设17个省级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新落户浪潮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中试创新平台等一批引领型平台机构,海尔“工业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融合3900多个机理模型与200多个工业大模型,推理准确率达到96%,并在家电、汽车等行业落地。

五是专业园区建设提速。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新招引落地浪潮大数据、中科星图低空云、乐聚智家机器人等补链强链项目超40个,已聚集中科曙光、歌尔微电子、国创智能家电等重点企业280余家。市级财政每年拨付1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2024年实现营收220亿元、同比增长30%,获评全省首批现代海洋特色产业(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省人工智能产业大脑、省首批数字产业集群和支柱型雁阵集群。

六是场景应用对接高效。自2019年起,连续举办六届“百企百景”对接洽谈会,发布需求清单1200余项、促成合作300余项。2024年,筹办全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青岛站)、“人工智能+”供需对接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征集和发布工作,青啤、澳柯玛等8家市属企业开放应用场景24个,为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提供试验场。遴选发布“青岛市人工智能十大典型示范应用场景”,3个案例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名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按照《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部署,定期调度责任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助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人工智能场景构建,组织开展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典型案例征集等,遴选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优秀成果,做大“人工智能+”,高水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