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我市持续实施“数字青岛2.0”工程,印发《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数字基础设施等建设。
一、政策执行情况
《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发布以来,数字青岛建设稳步推进,我市进入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百强榜第一梯队,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列全国第6位,获评“世界智慧城市使能技术大奖”。在第三方评估结果中,《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较好,数据要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优于预期。
二、实施成效
(一)数字青岛建设基础不断夯实
1.数据要素价值持续释放。数据资源化不断加强,《青岛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融合汇聚公共数据总量超2240亿条,发布首批高质量数据共享开放清单454项。依托青岛产业优势,形成海洋、工业、农业等领域高质量行业数据集超300个,政务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超99.7%。数据流通利用成果丰硕,建成全国首个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交通专区、养老专区和乡村振兴专区,形成“青易核”“青易药”“青易行”等11大场景,上线全国首个电子健康证明“数据核验”等99个数据产品。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14个领域打造362个“数据要素×”案例场景,53个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数据资产化稳步推进,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试点,完成51.07亿条数据资源登记。71家企业启动数据资产入表,16家企业完成入表金额超8000万元。数据价值化蓬勃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数据交易完全场内交易、金融监管闭环和全流程线上业务闭环,在省内率先出台数据要素发展财政支持政策。数据要素产业园引进培育数据企业92家。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上架数据产品、模型和算法384个,场内交易额累计超7700万元。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累计交易额超2000万元。
2.数据基础设施大动脉持续完善。“运力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启动建设,开通北方首个规模化5G-A通感一体无线网,累计开通5G基站4.27万个,入选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综合成绩位列全国超特大城市首位。“算力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建成启用青岛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在用标准机架总数超5.7万架,算力总规模超4100PFlops,存力规模超8000PB,赋能企业数量超3.6万家,“算力一张网”撮合交易超2200万元。“政务基础设施”稳步提升,统筹“全市感知一张网”,建设涵盖430余种AI算法的“算法仓”,为城管、民政等10余个部门“主动推送”各类事件超400万件,进一步扩大城市全域综合感知体系领先优势。“智慧低空”全域一体化统筹调度,打造10余个政务创新应用场景,累计形成无人机飞行成果7.6万个,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推进水务、交通、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第10次打破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二)全域数字化转型加快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1.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我市连续四年在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中排名全省首位,全国第13位。数字产业化稳步向前,新增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4家、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2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总量达10家。深入落实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聚焦产业集群建群强链,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视听电子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发布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加大数字终端、高端软件产品研发供给。海尔、海信入选中国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分别位列第4位、第7位。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巩固扩大工业互联网领域优势,累计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4家,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列全国首位,卡奥斯打造首个千亿级工业互联网品牌,柠檬豆获批全国“双跨”平台。完成1000家企业“数转智改”,累计培育国家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2个。
2.数字社会建设持续扩面。累计推出96个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改革事项。基础民生不断夯实,深化“全市一个教育平台”建设,通过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中期评估。“全市一家医院”实现超690家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节约费用超8036万元。深化“医保基金支付一件事”改革,启用基层医保服务平台。保障民生持续优化,作为人社部试点城市,实施“大数据辅助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服务”,累计辅助处理工伤案件8.4万个,发布全国首个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质量民生更具特色,13万余人次在线参与第四届云上城市穿梭赛。胶东国际机场落地“出租短途补贴”等服务场景。上线全国首个“延迟扣费”模式数字人民币无网无电支付项目。
3.数字政府能级持续强化。“一网协同”运行有序,建立“全市一个数字机关”标准规范体系,机关办文、办会、办事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积极推动大模型在政务领域应用,探索推进政策问答、智能派单、公文生成等领域场景应用。“一网通办”效能提升,“爱山东”上线包含134个重点事项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政务服务“一键可达”。汇聚155类700余万条电子证照数据,推出“无证明”应用场景138个,为市民办事减免提交纸质材料超3800万份。新拓展12个“鲁通码”应用场景,一码通行、一码办事、一码入园、一码就医成为常态,超36万人次体验“一元通乘”服务。“一网统管”精准高效,城市云脑整合共享39万项政务数字资源,助力打造“城市(社会)管理一张网”等跨部门跨层级综合应用,城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领导驾驶舱”创新数据管理和决策支撑,实现34个专题场景2100项城市运行指标的全方位监测管理。
4.数字文化和数字文明生态体系持续夯实。数字文化创新发展,金东数创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4家机构获评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居全省首位。以政策赋能数字科技企业拓展文旅业务,山东省数字版权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金额超2500万元,青岛5G高新视频园区累计入驻企业超200家。手造产业数字化融媒体服务平台服务企业300余家、上线产品2000余件。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3D元宇宙文旅体验平台,“一部手机游青岛”接入旅游资源超1.9万个。数字生态赋能转型,全面应用“生态环境一张网”建设成果,完成全市污染源数据整合,搭建大气、水、土壤、执法等10余个专题场景,集成整合18个业务系统,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执法等生态环境重点工作。累计建成“无废细胞”779个,实现“无废细胞”全流程线上管理。持续深化“水务管理一张网”,提高水资源配置、水生态建设与水管理协同能力。支持“青碳行”平台以低碳出行减排量兑换地铁车票、数字人民币红包等权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5年,我市将以建设数据驱动、智能融合的“数智青岛”为总体目标,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综合改革,深入开展“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行动,以数字青岛重点项目、重点场景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高水平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青岛样板,争创数字中国标杆实践区。
数据要素方面,实施数据基础制度、数据供给动力、数据开发利用、数据企业创新、数据产业发展、数据要素生态等六个提升工程,推进数据生产标准化、数据资产价值化和数据场景开放化,打造更多“数据要素×”场景。数据基础设施方面,加快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推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深化“双万兆城市”布局。开展跨区域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合作,推动龙头企业打造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数字经济方面,深入推进“工赋青岛”行动,高标准完成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动数智农田等新场景建设,打造一批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数字政府方面,推进大模型能力提升,开展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开放场景“揭榜挂帅”。全领域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规划形成“城市码”应用体系。数字文化方面,加快构建文化大数据体系,加强古籍文献等数字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文博场馆智慧化升级,大力发展元宇宙、数字创意等文化新业态。数字社会方面,聚焦住房、儿童关爱、建筑垃圾监管等领域推出一批重点改革事项。积极培育智慧超市、智慧商店等新业态,推动社区、街区等“数字更新”。数字生态文明方面,创建一批“无废园区”“无废工厂”“无废学校”。开展城市生命线建设,打造供水排水监管一张图。推动公共建筑智能化、低碳化改造。要素保障方面,加强数字青岛重大事项、重点项目统筹,制定《数字青岛“十五五”发展规划》,推广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化转型,强化数据安全统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