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关于打造我市山海河历史文化旅游长廊的建议和设想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5-01-21
字体大小: 打印

一、现状与设想

多年来,我市已构造成多个海滨风景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文化旅游自然景观式的资源,在市旅游经济形态中公认为滨海旅游应位居首位,也就是说滨海旅游是占市旅游经济的第一位置。我市不但是一个海滨旅游城市,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730公里的海岸线是中国拥有海岸线最长的城市之一,是中国第一座完全靠海而发展起来的特大海滨城市,在这条海滨长廊中形成了若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包含了70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上古文化遗址;崂山山脉、大泽山山脉、珠山山脉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长廊(琅琊台古道、天柱山魏碑、齐长城、崂山道教、庙宇等历史遗迹);流入胶州湾洋河、胶莱运河、大沽河、墨水河、白沙河、李村河等6条河流沿岸历史文化带;前海码头、炮台、兵营及电报局、军火库等清军驻青时期建筑,总督府、教堂、“万字会”旧址、栈桥回澜阁、水族馆、汇泉体育场等近代市政建设类建筑,三江会馆、广东会馆、齐燕会馆等旧青岛同乡会馆址等这些历史文化遗址、遗存、遗迹,由此人们也应刷新对市的认识——不仅是一座繁华、开放、时尚的滨海名城,更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人文的东西可以挖掘。2006年滨海大道全线通车,更为打造我市滨海历史文化长廊打下了基础。滨海大道北起即墨市栲栳大坝,南止于胶南市南端的204国道(泊里镇柳树底附近),总计长度约169公里。将胶南沿海黄金岸线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整合联系一体,连接起琅琊台、灵山岛、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等5处重要的风景区和旅游度假区,通过海底隧道将东北部的雄崖所、田横岛、鹤山、崂山、浮山连在一起,构筑起了山、海、河历史文化旅游长廊新格局。

在这条长廊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旅游资源、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胶东文化、琅琊文化、齐国文化,近现代的海派文化等资源与“山、海、河、城、滩、岛、湾”自然优势相融合,可以打造一条滨海历史文化长廊一道(滨海大道)、三山”(崂山、大泽山、珠山)、五河(流入胶州湾的胶莱运河、大沽河、墨水河、白沙河、李村河)的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旅游黄金链。

二、有关建议

(一)确立世界水平的城市河流旅游景观带顶层规划设计理念。我市在借鉴国内外等城市成功经验时,需要深刻地认识城市河流是具有承载文化环境生态商务休闲旅游等最重要的空间载体之一在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城市河流日益显现着休闲与旅游的巨大功能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极其需要把流入胶州湾的胶莱运河、大沽河、墨水河、白沙河、李村河建设成为世界水平的旅游景观带为实现这一发展宏图,必须以最先进的顶层规划设计理念,进行规划建设,目前出现的利用本地山川资源一哄而起建设旅游景区或景点,特别是山寨版地开展山川旅游的景区或景点现象的增多,必须给以一定制止,否则就会破坏山川风光游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滨海、河滨大道历史文化长廊。建设与河流平行的河滨大道和滨海大道既要使其承担交通的功能,又要使其成为景观大道,这里重要的有两条,其一是强化绿化,要采取点线面相结合,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的方式,使之充分发挥观赏功能其二是用风格迥异的桥把两岸横向贯通,我市不仅能造跨海大桥,也必定能造传承城市文化脉络的跨河连桥

(三)建设有特色的小城镇。要使流入胶州湾的五大河流两岸建设的小城镇空间形态和配套设施能够充分展现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脉络,形成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设格局最理想的生态目标就是在一个区域空间实现一片楼群即为一处景点一座小城镇就是一座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公园。

(四)发展山川风光文化游要丰富旅游形式。文化旅游融入红色民俗游、乡村旅游等旅游形式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显示,山川风光游、同江河湖风光游、滨海风光游并称为世界性的三大旅游产品。我市拥有以崂山山脉、大泽山山脉、大小珠山与铁橛山山脉为主体的三大山群,现已形成了十数个具有不同水平影响力的山川风光游景区或景点崂山景区风光旖旎,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之一大泽山山群拥有不可多得的天柱山魏碑,成为重要的人文旅游向往地小珠山齐长城遗址,琅琊古道成为区域和城市近郊游重要的选择目标地,我市全方位推进文化旅游,大力发展城市的山川风光文化游,让游客感受着不尽的文化积淀。

一是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视角看,大自然客观存在的山川有的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使之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景区景点。二是为了中华民族子子孙孙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给部分自然资源以绝对的原始状态保护,不能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已经被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区域,更应适度开发旅游资源,更多地要给予原始状态保护对适宜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或景点的山川资源,需要遵循适度开发严格保护的原则,决不能超出自然力的承受度,形成过度利用自然环境的现象违背了稳步发展山川风光游的客观规律,违背了自然与社会共存发展的规律,人类必然会遭受大自然无情的惩罚。三是科学有序地以山川为空间,建设主体元素非常突出的山景性主题公园或景点,如我市三大山群可以建设樱桃公园、蜜桃公园、葡萄公园、映山红公园、市花市树主题公园等若干规模不等的主题性公园或景点。

(五)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规划布局,打造黄金链文化旅游线。我市在不断扩大的城市市区和建成区中,实现生产力发展的最佳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以容积率为主要标准的土地集约化使用水平,建立起最能充分发挥城市地理区位优势的经济结构,需要以打造黄金链文化旅游线为抓手,形成城市发展文化旅游的多维空间20世纪90年代老市区东扩形成崂山新区,提出建设胶州湾产业带,到进入21世纪建设滨海大道,把城市框架从东到西完全抻开在反复的探索中,借鉴世界海湾海岛海岸线陆地等空间资源实现综合利用与实现拥湾发展成功典例,形成了我市未来发展是海湾型空间布局发展的共识由此,在建设海洋文化产业圈的同时,创新形成本土特色自然景观文化底蕴的全景式多领域的文化旅游新格局,使之成为海湾型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

我市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具体战略指向就是打造黄金链文化旅游线一是需要继续强化滨海精品旅游线 要以精细为准则,充分展示城市所具有的山海河一体的静态文化优势,集中展示我市山海河城动态魅力的海滨风景区二是需要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同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布局定点突破方式,建立起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海湾型经济结构,使我市文化旅游线全方位科学布局在现代化国际城市空间内这样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跳出长期以来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局限性,促使海岸线海岛海湾与陆地河流的连接得到充分的经济空间开发,黄金链文化旅游线的定点才能在这一发展中实现全域的品牌型布局突破三是需要以沿海丰富的海洋文化、科技文化、胶东文化、琅琊文化、齐国文化近现代的海派文化内涵为基点,整合人文景观与秀丽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促进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适合人类居住的文化环境四是要加快推进城市滨海旅游山川旅游等由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的根本性转变要实现这个转变必须以高超的顶层规划设计为指导,发展沿海沿路沿河的旅游与会展地产业,建设更加方便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宾馆酒店,形成合理的客房配置结构,形成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餐饮结构特别是开发满足旅游与会议发展需求的海景房河景房等建设空间,形成不同价位的海景房河景房消费结构同时,开拓淡季有吸引力的度假项目发展空间,建设四季都旺盛的展览与会议中心五是要充分展现文化青岛的城市形象,加快培育成熟的与滨海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民俗旅游等相结合的城市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与完善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名人故居、书店、俱乐部、文化宫、文化会馆、音乐厅、影视院、歌舞剧院、公园广场、运动与休闲场所、网吧、古玩市场等多种文化宣传形式和市场经营模式为主体,覆盖包括游客在内的全社会成员踊跃参与和满足市民与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现代社会文化消费体系如繁荣发展丰富的群众性与专业性演出活动,让游客深刻地感受文化旅游带来的魅力,这可以为我市所借鉴打造黄金链文化旅游线要提高以青岛日报青岛财经日报等主流平面媒体和青岛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视听媒体及主流网站的旅游周刊旅游版旅游专题的宣传报道与理论研究水平,使之成为全方位提升推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平台体系六是要依托城市拥有的强大的制造业和土特产品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商品目前,我市急需解决客观存在的旅游购物业同迅速发展着的旅游人群规模不相适应的问题,要从地域产品的生产专业市场的建设等方面,在城市实现率先发展蓝色跨越中,尽快提高旅游购物业的繁荣发展水平

(六)打造环胶州湾旅游岸线和胶州湾旅游新景区。积极推进国家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充分利用湿地资源优势,整合小港湾、四方滨海新区、红岛、高新区等旅游资源,以沧口火车站改造和四方滨海新区为基点,引入旅游大项目,发展第三产业,配套建设高端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老企业搬迁改造,打造博物馆、创意园等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海上旅游和生态旅游产业,突出海滨观光休闲 度假、水上运动等旅游产品。加强湿地保护和老企业生态化改造与大项目建设,构建环胶州湾休闲观光旅游新格局

(七)切实做好城市人文历史生态环境保护。一是以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为前提,切实保护城市历史遗迹、传统工业和人文民俗等文化遗产。通过改造区片内老企业搬迁改造工程,对部分具有重要文物价值和代表性的传统企业进行生态性改造,打造博物馆、创意园主题公园等新型产业。同时建设美术馆、展览馆剧院等文化设施,形成新的文化产业链,丰富“山、海、河、城、滩、岛、湾”区域文化内涵,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新型文化城区的发展。二是建立北阡遗址公园,北阡文物的发现,让青岛人类史前推到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这意味着青岛的人类文明史又往前推进了2000年的历史,也就是说这里就是青岛最早期的人类文化。该处遗址的第四次挖掘工作已经结束,我们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整理工作,还原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气候,同时把文物陈列出来,让更多人感受青岛远古时代的文化。三是要把保护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优化提升湾区价值和功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