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24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12-03
字体大小: 打印

2024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保障安居上打头阵,在服务发展上当先锋,以改革之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截至11月末,全市累计收缴住房公积金3446.96亿元,发放贷款1508.89亿元,为职工提取2384.56亿元,实现增值收益154.34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补充资金129.65亿元。

一、租购并举,为住房消费提信心

(一)政策加力,让购房市民得实惠。打出贷款增额“组合拳”,年内两次提高贷款额度,限额达到100万元;实施多子女家庭、购买高品质住宅或绿色住宅贷款额度上浮政策,上浮比例提高至30%,政策叠加后最高可贷150万元;支持保障性住房按正常缴存余额的20倍核定贷款额度,提高购房消费能力。减轻筹资还贷压力,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将首套、二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统一调降至15%,常态化支持购房人及其直系亲属提取公积金交首付,直系亲属提取范围扩大至二套房,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纾解房企融资难题,设置资金激励考核指标,引导公积金业务承办银行向“白名单”项目投放127.15亿元贷款,助力打好保交房攻坚战。今年前11个月,共向1.92万户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96.71亿元,为职工提取253.51亿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二)保障加码,让租房职工享优惠。在提高额度、优化机制、精简流程上精准施策,将零材料年租房提取上限提高至单身职工18000元、已婚夫妻合计36000元,支持住房收入困难家庭全额提取当年缴存的公积金支付房租;实行按自然年度核定租房提取额度,取消提取频次限制,在年度限额内支持灵活取用;推行租赁企业简易备案,方便市民直接使用公积金支付房租。今年前11个月,为职工租房提取16.33亿元,同比增长58.54%,帮助工薪收入群体和新市民、青年人租房安居。强化人才住房支持,对公积金增值收益购入的人才住房开展两轮配租,首期租金低至市场价60%,优惠租金按照人才应享受面积标准的150%执行,持续拓宽配租群体,累计配租350余套,出租率超过80%,为来青人才就业创业提供“温馨港湾”。

二、量质并进,为人民安居添保障

(一)拓宽制度普惠面。做大缴存基本盘,以非公企业为重点,运用大数据比对锁定欠缴对象,精准开展征缴行动,推动各类企业全员建制缴存。找准扩面突破口,大力推广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国家试点,完善灵活自主的缴存机制,落实上浮贷款额度、发放缴存补贴等优惠政策,走进商会协会、平台公司、集市展会举办现场宣传,激活市民参缴意愿,试点一年多,共吸纳5.98万灵活就业人员建缴公积金1.17亿元,实缴人数增量连续9个月在全国同期试点城市中居首位。今年前11个月,全市新增缴存单位1.15万个、缴存职工19.34万人,收缴公积金351.33亿元、同比增长4.87%。

(二)当好权益守护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究重点工作,依法决策重大事项,在法治轨道上加快公积金业务发展。建设行政执法系统,以信息化程序控制立案审批、调查取证、案件执行等环节,提高办案效率,维护执法公正。推行柔性执法模式,运用立案前协调、诉讼前调解等措施,源头化解欠缴纠纷,节省职工维权成本;加大强制执行震慑,联动法院采取司法扣划、限制高消费等手段,督促单位合规缴存,今年以来追缴公积金近3400万元,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三)管好群众钱袋子。紧跟全市房地产形势,统筹配置短期、中长期存款产品,科学规划调配资金,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撑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积极应对利率下行压力,加强银行存款利率协商议价,争取更高收益,促进资金保值增值。今年前11个月,实现增值收益14.49亿元,同比增长3.28%。坚持让利于民,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维持个人账户结息利率不降,兑现灵活就业人员缴存补贴,为职工结计年度利息14.21亿元,同比增长11.71%,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四)兜牢风险防控线。守住贷款安全底线,应用智慧楼盘系统,实时监测工程进度,严控向风险楼盘放款;开展贷款“赋强公证”业务,针对多次贷款违约行为,无须诉讼即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加快逾期贷款回收。守好存款安全底线,完善大额资金存储管理制度,借助市场公开信息,识别防范金融风险,确保存款安全可靠。守稳运行安全底线,开展公积金体检评估,靶向堵塞管理漏洞,运用电子稽查工具和监管服务平台,定期排查整改风险隐患,严防违规业务发生。

三、速效并重,为群众办事增便利

(一)推行集成办业务模式。聚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省率先推出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服务,整合网签备案、贷款审批、税费申报、房屋抵押等业务链条,12项跨部门信息实现自动核验,职工申贷只需进“一扇门”,办理效率提高50%,业务开展2个月,为512名职工提供“一次办好”便利。打造公积金贷款“不见面”办理模式,应用视频双录、CA认证、数字签名等技术,把合同“柜面签”变为“线上签”,实现公积金贷款全流程“零跑腿”申办。

(二)改进数字化服务体验。升级支付系统,“住房公积金支付”新增交首付、还房贷场景,直付房租服务接入6家机构、覆盖全市7300余套房源;数字人民币合作银行扩容至5家,应用范围拓展到缴存、贷款等业务;网厅上线“聚合支付”功能,支持灵活就业人员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缴费,存取结算方式更加多元便捷。开展数据治理,全面清理历史数据,源头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入选全省住房公积金数据质量提升试点城市;依托国家、省、市三级平台资源,与18个政务部门、28家金融机构实现数据共享,支持50余项信息联网核查,保障全年400万笔业务网上办、智慧办。

(三)打造更优质营商环境。联合多部门推广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等12项“一件事”服务,关联公积金事项均可“一次申请、一站办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最多跑一次”的全新体验。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提升,规范申请材料、受理条件、办事流程,21项公积金服务事项实现全省标准化统一办理,让客户看得清楚、办得明白。常态化开展联系服务企业活动,走进行业龙头、链主企业、专精特新等1100余家市场主体,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服务套餐”,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一年来,我们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机关开放日、政策云直播等活动,同市民代表、服务对象、网民朋友深入交流,倾听最真实的民声民意;通过“12345·青诉即办”、公积金智能客服等平台接办群众咨询54.8万件,集中攻坚未解决事项,合理诉求满意率100%。去年“三民”活动收到的建议已吸收研究,纳入重点工作,今年新增7家“商转公”、6家“商转组合”贷款合作银行,为职工转贷3.05亿元,惠及870多个家庭,减轻还贷压力。

回顾全年工作,我们距离市民期待还有提升空间,比如缴存权益保障不够充分、住房消费支持有待加强、服务改革大局还需用力。新的一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加压奋进、久久为功,在抓扩面上下功夫,推动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参与试点,提升执法维权实效,不断扩大缴存规模;在稳市场上用实劲,做好住房政策预研储备,加大租购并举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促改革上勇争先,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让优质服务更加可感可及,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