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园林和林业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绘就美丽青岛生态画卷,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坚持以高起点谋划挖掘绿化潜力,绿色网络逐步形成
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全面完成。全年建设综合公园(社区公园)18个、城市绿道100公里、林荫廊道35条、立体绿化86处。“改圃建园”建设象耳山园艺公园、闫家山科普运动公园、十梅庵路公园,向市民提供园艺体验和休闲服务。城阳区科兴路、胶州市上合大道、平度市深圳路等林荫廊道为市民提供功能丰富、通达便利的绿色游憩体系。
口袋公园体系日益完善。打造“青小园”品牌名片,为全市482处口袋公园精心命名,推出“口袋公园地图手册”,将口袋公园数据上传高德地图,方便市民出行游玩。充分挖掘小区之间的散乱空地、拆除违建后的腾挪空地及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空间,建设“青小园”140个,市南区嘉祥路东平路、市北区无棣路、李沧区双峰山、崂山区辽阳东路、莱西市梅山路等口袋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在学校附近建设口袋公园设置家长等候区,受到家长好评。建设符合适老化标准的口袋公园80个,改造32个。
城乡绿化科学推进。全面推进荒山和火烧迹地修复,完成新造林10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4万亩。做好浮山封山育林,补植乡土树种苗木。统筹全市村庄绿化,绿化村庄120个。各级组织义务植树活动200余场次,现场参与植树活动近1.6万人,栽植各类苗木超过17万株,网络互动达1000万人次。完成150棵濒危古树复壮,建设2处古树公园,我市古树保护经验得到全国绿委办推广。
二、坚持以高水平管理提升绿化品质,绿色空间持续优化
绿化养护管理模式创新优化。开展社区园艺师“十百千”活动,1000名园艺师进驻1000个居住小区,为1991万平方米小区绿地提供养护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以点带面,建立区市、街道、物业、居民齐抓共管的绿化养护管理模式,解决社区群众急难愁盼的树木挡光、病虫害等问题6000余件。积极开展遮挡视线苗木降高工作,修剪遮挡信号行道树5700余株。建立公园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推进全市公园差异化、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创建精细化养护修剪示范路20条、示范背街小巷20条、养护管理示范居住区20个,评选园林式居住区(单位)40个。
增加业态赋能公共绿色空间。开展不同主题的“公园+”活动229场次,参与市民1800余万人次。首届女子“樱花跑”、大草坪咖啡节、森林脱口秀、啤酒精酿节等活动频频“出圈”,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公园20分钟效应”有效彰显,“公园+”活动经验在全省推广。持续推进绿地开放共享,累计开放绿地442万平方米。有序推进“国球进公园”,完善城市公园健身服务设施,新增健身场地122个、各类球场50个,健身设施630个。引入书店、饮品店、文创、展览、研学、娱乐等新业态30处,完成太平山15处现有建筑业态升级。精心打造第40届金秋菊展。
太平山、浮山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实施太平山中央公园品质提升基础设施改造,对原中山公园食堂、警犬基地等拆除区域进行复绿,绿化栽植2.8万平方米,园路铺装3531平方米。建设智慧景区,实现一屏观全园、一网管全园、一机游全园的智慧化管理。浮山全民健身中心项目主体已封顶,建成并开放宁德路、劲松三路停车场,已开放车位1000余个。太平山、浮山全年入园市民游客超2000万人次。
三、坚持以高标准监管守护绿化资源,绿色屏障更加稳固
“林长制”作用有效发挥。完善全市林长制工作绩效评价办法和标准,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纳入考核体系。持续开展林长尽责年活动,压紧压实各级林长的林业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发布我市关于全面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第2号总林长令。完成青岛市湿地保护规划初稿。监测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0种,首次在即墨钱谷山环志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仙八色鸫和凤头鹰。
自然保护地监管不断强化。修改完善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上报。大泽山风景名胜区茶山景区详细规划获省厅批复。组织全面排查自然保护地、林地内违法违规问题,督促做好整改。对自然保护区低等植物进行调查,形成低等植物名录和保护对象评估报告。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已公示结束,实施后将解决我市一批重大经济、民生领域历史遗留问题。
防灾减灾能力综合提升。联合开发首款“青岛市森林防火检查”小程序,可导航直达全市1435个护林检查站,实现了“四不两直”森林防火检查的数字化转型。首次开展市级跨区域重点林区森林火情早期处置拉动演练,各级拉动演练50余次。完善“五位一体”火情监测网,在重点区域开展无人机巡航2217架次,开展集中宣传900余次。全市保持“零火灾”。首次采用遥感方式监测松材线虫病,监测面积约6.8万公顷。实施松材线虫病除治绩效承包制度,全市松材线虫病病死树较去年下降55.6%。完成飞防面积172万亩,释放生物天敌1107万头,完成注干预防70万余株,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体稳中有降。
法治监督常抓不懈。推进浮山森林公园太平山中央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联合开展“网盾行动”“清风行动2024”等,全市查办林业行政案件248起,恢复林地9.8公顷,收缴鸟类等野生动物447只(头)。加强园林林业要素保障,办理行政许可92件,配合办理涉及城市绿地树木审批事项106件,完成地铁5号线延伸段工程、上合大道工程、官路水库输配水工程(一期)等占用自然保护地审批核准等工作。办理政务热线等群众反映问题1500余件。
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释放绿化红利,绿色产业充满活力
集体林权改革稳步推进。对全市39个林业重点乡镇(街道)的林地资源现状开展调研,摸清林业改革底数。积极推动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在省对我市集体林地承包流转纠纷调处考核中获优秀,1项改革创新案例被推荐为省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制定《智慧公园建设技术规范》等12项园林林业地方标准规范。“山东青岛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通过省科技创新平台年度评估。组织参加省建设成果科技竞赛获一等奖2项,并获优秀组织奖。研究“生态性恢复野生青岛百合群落”种植模式并推广,试栽组培青岛百合3000余株。
探索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调研探讨“双碳”目标下青岛市林业碳汇价值实现路径,经测量,2023-2024年青岛市森林碳储量1831.58万吨、森林碳汇量63.71万吨。以崂山林场为试点,加大对国有林场+农户+集体林经营模式的探索,推进大泽山林场国家种苗基地建设,开展崂山北宅街道碳普惠交易试点、城阳区惜福镇街道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提质发展试点、西海岸新区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
产销平台有效拓展。组织青岛—比什凯克城市绿化合作会,两市签署绿化领域合作协议。推动我市苗木企业与上合组织国家合作,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出口苗木4.2万余株。组织35家林企50余个林产品企业参加农民丰收节,园艺市集爱心助农社区行开展33场次。完成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青岛展园建设工作,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岛城文化在巴蜀大地绽放光彩。
一年来,虽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市民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一是居住区绿地养护管理薄弱,存在设施、设备和技术人员短缺、养护责任落实难等问题。二是资源监管难度加大,仍然存在违法占用林地、绿地等行为。
2025年,我局将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由攻坚向常态化转变,创新“公园+”建设模式,打造多层级的公园绿地体系,提升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完善公园设施和服务功能。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强绿地、林地、湿地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监管,提升森林防火等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能力。深化行业改革,促进园林林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园林林业产业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