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07-26 来源 :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化“打头阵、当先锋”意识,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深化旅游品质提升攻坚,加快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娱乐业同比增长11.8%。青岛入选“暑期入境游十大热门城市”,成功当选“2024-2025上海合作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

一、工作情况

(一)夯实支撑,加快培强产业发展动能。聚力育主体。出台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能级三年行动方案,新增纳统企业44家,全市四星级以上酒店达32家,本地企业尚美数智进入中国酒店集团规模前十,青岛啤酒、金东数创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力抓项目。新签约福朋喜来登酒店等10个项目,合同投资额90多亿元。推进总投资966.37亿元的71个文旅项目,莱西白鹭湖温泉酒店等5个项目完工、熊出没影视产业示范园等8个项目新开工。着力强视听。承办第2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颁奖典礼,出台扶持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政策清单,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落户青岛,青岛网络微短剧基地、网络视听综合服务中心启动运营。全市备案立项公示电视剧13部,占全省的62%;规划备案网络视听作品40部,占全省的40.8%。

(二)深化攻坚,聚力提升全域旅游品质。拓展海上格局。推动出台海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青岛湾栈桥码头(一期)建成启用,“海上巴士全城通”1号线开通运营。抢抓外国旅行团邮轮入境免签机遇,年内运营邮轮航次达23个,青岛往返日韩航次平均上客率达90%,打破邮轮母港开港以来上客率纪录。丰富产品供给。策划2部大型旅游演艺,《寻梦沧海》已常态化演出160场;《海上有青岛》门票预售额超2300万元,有效填补市场空白。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5A级景区,海滨风景区位列“全国五一热门旅游景区排行榜top10”榜首。丰富“国潮+文旅”活动体验,明月·山海间不夜城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优化便利消费。规范更新前海一线景区导览标识系统160处,推出文旅惠民一卡通,推动旅游旺季公交、地铁晚上9:00后“一元通城”。优化入境旅游支付服务,建成6家文旅便利化支付示范基地,打造中山路外籍人员支付服务特色街区,全市近5700家重点商户外卡受理率由2月底的15%提升至98%。夯实监管支撑。查办各类文旅案件302起,开展大型营业性演出现场监管12场,建立归集3000余家涉旅企业的信用服务管理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联合涉旅部门开展市场秩序十大整治行动,启动旅游“先行赔付”机制,建立涉旅投诉和舆情快速高效处置机制,青岛上榜“全国游客满意度十佳城市”。

(三)塑强品牌,全面彰显城市活力形象。打造吸睛品牌。擦亮“跟着演出(节会、赛事、微短剧)去旅行”品牌,策划1200余项消费活动,组织举办鲅鱼节、茶节、樱桃节等特色节会,邀请许嵩、林俊杰等顶流歌手来青开唱,围绕全市221项体育赛事配套文旅资源产品,吸引爱奇艺等剧组来青取景,打造时尚青岛文旅新名片。《一道爱情请慢用》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目录;今年已通过审批的明星演唱会、音乐节达36场,计划推出舞台剧演出1800余场,预计全年引流超120万人次。健全推广矩阵。举办“沿着黄河遇见海”推介会、邮轮旅游专题推介会等,开展嗨游青岛、519中国旅游日等营销活动20余场,发布“青岛十二时,山海人文景”等精品旅游线路,“乡”遇崂山之旅入选文旅部岁时节令精品推介线路。办好重大活动。承办第2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颁奖典礼,作为我国播音主持领域的国家级政府奖项,有力展现山东风格、青岛形象。承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为深化亚洲文化保护合作提供优秀案例。发挥上合示范区平台优势,举办“上合之夏”百余项特色活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四)做优服务,不断扩大文化惠民成效。健全基础设施。市博物馆扩建预计年内完工,市美术馆新馆完成选址,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完成立项。全市应急广播自然村覆盖率达98.49%,136个综合文化站中一级站及以上占比达96.3%。打造精品力作。新创话剧《地铁六号线》、民族歌剧《琅琊合伙人》、话剧《门第》等作品,交响曲《东方旭日》入选文旅部创作扶持计划。央视开年大戏《南来北往》、国内首部航母舰载机题材军旅剧《海天雄鹰》等一批“青岛出品”“青岛摄制”的电视剧作品平台热播,《那一年的春节,他们是在战斗中度过的》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目录。丰富群文活动。组织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免费开放,擦亮“欢乐四季”活动品牌,累计演出2.79万场次,开展“惠民院线”“雅乐惠民”演出100余场、戏曲进乡村演出600余场,举办“公园+生活艺术汇”、城市音乐角、广场周周演等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五)厚植底蕴,创新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夯实保护基础。开展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推进琅琊台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实施“探源青岛”青年文博人才培养项目,完成前置考古调查勘探面积10.9万平方米。聚力打造“博物馆之城”,新增博物馆8家,总数达144家,居全省第一,3家博物馆新入选国家一级馆。拓宽活化路径。打造“印记齐长城”主题科普馆,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月、红色宣讲人大赛,加强文化资源挖掘传播利用。在历史城区丰富里院消费场景,开展沉浸式话剧《烟火人间》、时尚秀《文人墨客的街区》等展演活动,累计引入各类业态300余家,运营总面积超20万平方米。加强非遗传承。落实非遗企业奖补资金716万元,崂山绿茶等3家上榜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举办“非遗+”文创大赛、非遗购物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传习实践活动400余项,累计参与人数超800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带动力强的文旅龙头企业,中国文化企业30强、旅游企业20强尚无企业入选。二是海洋旅游仍存在短板,重点海岛开发进度较慢,部分海上旅游项目诱导消费、行程缩水、随意加价问题仍时有发生。三是文化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全市每万人拥有文化设施面积在同类城市中偏低。

三、下步打算

(一)打造全国文旅产业新高地。争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打造文旅金融服务“青岛模式”。强化重点项目招引落地,力争15个项目年内完工、运营。积极培育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深化文旅惠民消费促进活动,“一区一品”策划一批特色夜间文旅项目,丰富“青岛游礼”旅游商品体系,推出一批高水准、多样化的文旅节会活动,叫响“跟着演出(节会、赛事、微短剧)去旅行”品牌。

(二)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深化旅游品质提升攻坚行动,整合涉旅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推动修订《青岛市旅游条例》。编制海上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建设海上旅游交通大循环体系,健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塑强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动升级“旅游+”“+旅游”业态,新创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不少于3家,新评五星级和四星级旅游饭店各不少于2家,四星级以上旅游民宿总量超过10家。

(三)打造全国公共服务新样板。加快重点文化场馆建设进度,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服务驿站等设施体系,健全“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推出一批高质量舞台艺术和影视精品。健全按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出一批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

(四)创建文化“两创”新标杆。持续推进青岛老城创建5A级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三里河、琅琊台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动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公园,打造一批非遗特色街区和“非遗工坊”。

(五)建设“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新平台健全完善上合组织国家旅游城市合作机制,加强与上合国家的文旅专题交流和推介,办好“上合之夏”等文旅品牌活动,优化入境旅游环境,持续扩大“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