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商务局2024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12-03
字体大小: 打印

2024年,全市商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贸形势,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2.2亿元、增长5.1%,增速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1-10月,实现货物进出口7547.2亿元、增长3%,其中出口增长1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3个、3.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6.4亿美元,外资质量和结构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3.4个百分点。

一、统筹促消费惠民生,消费市场焕发新活力

一是城市消费能级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持续擦亮“乐购青岛”品牌。组织“春夏秋冬”四季促消费活动1000多场,提振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加大现代商贸产业招引力度,推动京东MALL、山姆会员店等41个项目落地、开工。1-9月,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分别增长5.8%、11.8%、13.8%,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26.2%。

二是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新动能。举办2024全国家电消费季启动仪式,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一轮以旧换新活动,出台落实家电、汽车、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发挥家电名城优势,“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扩消费、促生产、惠民生。1-10月,全市限上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49.5%、21.8%。截至11月底,以旧换新带动家电销售127万台、汽车销售6.5万辆,交易金额达146亿元,超133万市民享受补贴政策。

三是培育新型消费提质升级。促进国货潮品消费,新获评鑫复盛、青食等4家“中华老字号”品牌,累计达23家。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新引入始祖鸟贝塔店、蔻莎精品百货等40多家山东品牌首店。借助各类展会活动,促进“商、旅、文、体、健、展”消费新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实现网络零售额1938.7亿元、增长13.3%,占全省的33%。

四是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推广台东步行街示范经验,改造提升中山路老字号集聚区。创新消费新场景,打造啤酒特色餐饮街区5条,全市20条重点步行街增加300余处网红打卡点。李村商圈入选全省智慧商圈试点。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行动计划,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关爱“一老一小”,新改造65个便民生活圈,服务周边居民约80万人。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县域、乡镇商贸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争取中央专项资金3亿元。增强市场保供能力,连续三次获评全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优秀城市。

二、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对外贸易稳增提质取得新成效

一是惠企政策精准赋能。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贸形势,出台对外贸易稳增提质14条措施、支持企业应对红海危机政策,统筹1.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有7697家企业获出口信用保险、“十强”产业贴息等资金扶持。组织2000多家企业参加110多场境内外展会,意向成交订单超230亿元。1-10月,我市对欧盟、“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7.3%、10.7%,分别高于全国13.8个、2.7个百分点。

二是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建设12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产业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全市机电产品出口2213.4亿元,增长15.7%,均高于全国、全省7.2个百分点。其中,家用电器、集装箱、船舶出口分别增长21.9%、74.2%、68.6%。中间品贸易进出口规模占全市的50%。即墨纺织服装入选全国第三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获得中央专项资金支持3.6亿元。崂山区获评山东省对外开放强县。

三是外贸新业态不断壮大。出台支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细则,开展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行动。优化产业生态环境,成功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考核评估第一档。在全球布局82个海外仓,占全省的30.2%,服务外贸企业2.1万家。积极推广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助力“小商品”奔赴国际大市场,带动出口两位数增长。

四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圆满完成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133项任务,正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1-10月,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1405亿元、增长38.6%,占全省的44.8%,服务贸易总额和服务外包执行额稳居全省首位。

五是贸易环境持续优化。建全完善“海关、税务、外汇、商务、港口+”联动机制,举办“商务+金融”银企对接活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目前,全市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达2.5万家,贸易伙伴扩大到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加大引资稳资力度,高质量招商引资呈现新亮点

一是统筹全市招商“一盘棋”。健全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从洽谈、签约、开工环节,延伸至建设投入、竣工投产、产值、税收等环节,更加注重项目质量和产出效益。实施招商项目落地开工攻坚行动,1-10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28个,总投资4573.8亿元,制造业项目占比近60%,建设类项目开工率77%。

二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出台加大吸引外商投资24条措施,引导外资投向实体经济。新设外资企业557家,其中高技术外资企业109家、增长7.9%;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到账外资比重较去年提高22.1个百分点。新加坡托克、法国威立雅等优质外资项目落地,累计吸引179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410个项目。

三是外资企业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坚持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举办分国别外资企业圆桌会议3场,协调解决企业诉求86件,推动益海嘉里、海克斯康、欧科林格等42家存量外资企业增资到账5.6亿美元,占比总量34%。

四是国际经贸交流合作走深走实。组建国际招商专班,实施全球招商行动,赴日韩、新加坡、欧洲、中东等举办经贸交流活动9场,达成68个合作项目,总投资25.6亿美元。成功举办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140家世界500强企业、311家行业领军企业参会,嘉宾层次、规模创历史新高,峰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办好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专业性展会—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组织43家消费电子上市公司企业家青岛行,参展企业、展览面积、意向成交额较上届分别增长14%、9.6%、8.7%。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平台发展实现新跃升

一是推进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政策支持,加大现代贸易中心建设力度,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集聚贸易主体超2000家,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入驻企业1.7万家,国际能源中心交易额突破2100亿元。1-10月,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1052亿元,占全市的13.9%。

二是推动青岛自贸片区改革创新。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争取保税船供油、跨境零售药品进口等一批重点政策。健全自贸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创新方案任务实施率达到80%,提前完成全省年度目标。累计形成300余项创新成果,79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2项获评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三是深化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级经开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制定深化功能区改革创新意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7家经开区和5家综保区,贡献了全市73%的进出口、67%的实际利用外资,彰显对外开放主战场和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

四是健全外经协同外贸外资发展机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支持本土企业布局海外市场。推动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累计投资2.1亿美元、产值13.9亿美元。1-10月,全市实际对外投资21.4亿美元、增长27.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7个、22.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市商务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擦亮“商务为民”党建品牌,以实干实绩推动商务工作稳增长、惠民生、提质效。去年收到“三民”活动市民意见建议15条,今年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21件,积极回应政务热线、“青诉即办”、政府信箱等渠道意见建议2626条,我们逐项研究、吸收采纳,抓好落实,体现在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转化为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2025年,全市商务系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商务高质量发展,持续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贸易强市,打造“投资青岛”品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