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按照总局、省局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服务中心大局,全面加强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以高质量服务促高质量发展,以高效能监管保高水平安全,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市场监管新力量。总体思路概括为“三项引领,一个保障”,即:以服务型执法为引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以集成式赋能为引领,进一步塑造品牌优势提升发展质量;以数字化监管为引领,进一步筑牢安全基础守护民生福祉;着力锻造勇作为、敢担当、作风强、本领壮的市场监管铁军,为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围绕总体思路,具体开展十个专项行动,即:针对工作难点开展“四项攻坚行动”,针对重点领域开展“六项提升行动”。
四项攻坚行动
一、农贸市场巩固拓展攻坚行动
一是抓巩固。以创建优秀“规范化农贸市场”为抓手,以交易秩序、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安全生产为重点,持续巩固农贸市场规范化成效。二是抓提升。打造“农贸市场综合管理一件事”平台,实施“智慧农贸市场”建设,探索建设“网上菜市场”,提高农贸市场智慧化运营、便民化服务水平。三是抓拓展。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农贸市场周边综合整治,推动早夜市、便民摊点群“退路进市”,探索打造以农贸市场为核心的社区便民消费综合体。
二、智慧电梯监管攻坚行动
一是开展电梯安全筑底行动。构建特种设备全链条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监察、检验检测和应急“三网合一”,有效落实电梯“应登尽登、应检尽检”。二是实施电梯精细管理和智慧监管。加快推进“电梯应急处置一件事”项目建设,实行“线上监测+线下核查”维保新模式,不断扩大电梯物联网覆盖率。三是多形式开展电梯安全宣传。提升“青岛市智慧电梯码”普及度、知晓度,擦亮“安全乘梯、和谐万家”品牌。
三、餐饮监管放心消费攻坚行动
一是制定出台《市场监管领域“餐饮监管一件事”清单》。在重点区域餐饮服务单位推广使用“市场监管放心码”,通过公示餐饮服务单位良好信息、警示信息、经营信息等,倒逼餐饮服务单位提高合规经营意识。二是破题网络外卖规范化管理。强化网络餐饮“以网管网”,实施线上巡查+线下核查;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增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透明度。以“青暖红骑”为党建主品牌,开展先锋骑手、巾帼骑手评选活动。三是提升餐饮舆情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市、区市、所三级应急工作网络,对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对职业举报恶意索赔行为的治理。
四、市场监管“一码通办”攻坚行动
一是打造综合监管“一体化”平台。整合建设智慧监管平台,打通融合各条线监管系统,进一步丰富“市场监管一张图”内容,实现一体化综合智慧监管。二是实施市场监管“一码通办”。推行“码上办”:市场主体可以通过扫码完成年报、信用修复等政务服务;“码上查”: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查询市场主体的良好信息、警示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并进行投诉举报;“码上管”:监管人员可以通过扫码开展监督检查,线上反馈检查信息,线下实现实时监管。
六项提升行动
一、“青岛优品”提升行动
一是推动出台《青岛市品牌建设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实现品牌立法突破,为品牌城市建设提供法治支撑和保障。二是构建“金字塔型”品牌培育矩阵体系。推行“青岛优品”十百千万成长伙伴计划,打造万个优品储备库,归集千个存量品牌,遴选百个以上“青岛优品”,精选10个作为国际品牌培育主体。三是搭建“青岛优品”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品牌数据库,实施“青岛优品”形象标识使用授权管理。持续开展首席质量官、首席品牌官培训。四是打造“青岛优品”公共品牌形象。探索搭建“青岛优品”线上线下展馆,组织2024青岛国际品质生活博览会、公益广告大赛等活动,讲好“青岛优品”故事。
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行动
一是持续开展青岛“益小微”行动。深化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扶持措施,组建诚信联盟,开展最美小店、小摊、小铺、小作坊系列创建和评选活动。突出“红心益小微”党建品牌,培育10个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品牌”。二是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研究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实施意见》,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和事项清单,推进重点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用好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联络站,发挥好观察员作用。三是全面加强法治化建设。扎实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探索实施执法“观察期”制度试点,不断健全全链条执法服务体系。
三、知识产权全周期服务提升行动
一是抓示范创建。组织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示范园区。高标准建设国家、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推进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梯队培育。二是抓维权保护。加快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把海外维权作为创新点,总结形成一批重点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案例。积极争取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试点,推进落实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三是抓转化运用。出台《青岛市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搭建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青岛市知识产权智库,开展牵手行动,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提升知识产权转化成效。
四、质量基础设施集成赋能提升行动
一是建立集成赋能机制。聚焦全市产业布局和重点产业链,聚合计量、标准、质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要素,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贯通质量基础设施各要素通道,做到同步规划、同步攻关、同步发力。二是打造集成赋能平台。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构建“市级平台为枢纽、区市(园区)工作站(平台)为支撑”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三是发挥技术集成赋能优势。加强口岸药检所能力建设,做强国家级海洋中药重点实验室,探索成立医药产业赋能中心。加快国家、省产业计量中心建设,推进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中心验收。四是提升产业链精准赋能水平。聚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和集成电路、芯片、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开展质量基础设施进园区、进企业送服务系列活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力技术支持。
五、标准引领产业链升级提升行动
一是深入实施“标准化+”创新行动。完成4项国家级试点项目评估验收,推动7项国家级项目、34项省标准化创新发展项目建设。二是加大先进性标准扶优扶强力度。全力争取总局全球标准数据中心分中心落地青岛,为企业发展提供标准技术支撑。开展重点产业标准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出10项全球先进性“领跑者”标准。三是开展创新型城市标准化建设行动。推进“青岛都市圈”同城标准化建设,完成《青岛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立法,加强标准化人才梯队建设。
六、锻造市场监管铁军提升行动
一是抓学习促能力。搭建“市场监管大讲堂”学习载体,开展问题攻关研讨、创新突破大家谈等活动,引导干部提境界、强素质、长本领。二是抓作风促干劲。实施市区两级干部“双向挂职双提升”,深化拓展行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三是抓激励促斗志。建立攻坚台账,实行“周碰头、月调度、季考评”,开展“揭榜挂帅”“亮绩赛绩”,培树系列典型。四是抓纪律促规矩。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规范,狠抓制度落实。五是抓文化促形象。做好“市监清风”廉洁文化品牌建设,做实创新主题党日、支部生活等载体,推动干部队伍保持和展现良好精神风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