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依法履职尽责,圆满完成市办实事和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相关数据截至11月底):
一、促进“三个稳定”,在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上见实效
(一)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持续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质效提升行动,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65万个,累计兜底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2.08万人。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行动、基层就业“筑基行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服务率保持100%。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全市布局建设“零工之家”20个,举办“春风行动”“城暖农民工”等各类招聘活动1000余场,发布岗位需求43万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总量全省第一。我市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
(二)促进社保制度运行稳定。聚焦新增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开展社保扩面征缴“人人参与、全民参保、福暖万家”行动,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60.6万人、291.4万人、343.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3.29万人、5.45万人、9.26万人。及时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工伤保险三项定期待遇,按时、足额为全市114万名企业退休职工、112万名城乡居民待遇领取人员发放社保待遇,伤病残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达到1.2万人次。
(三)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员能力提升“两大行动”,建立“三期”女职工劳动争议“快立、快调、快审、快结”速裁机制,在全省首创“仲裁+工会”案前调解模式,四成以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压茬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春雷行动”“铁拳行动”,“点对点”通报重点欠薪企业18家,向社会公布43起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线索同比增幅连续8个月实现持续下降。
二、发起“三大攻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担重任
(一)加快人才集聚攻坚。出台新一轮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和青年人才一次性安家费实施细则,高质量举办第二十四届“蓝洽会”、第十一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赴山东大学等70余所高校开展了“招才引智名校行”,组织“青雁归巢”系列活动200余场。出台促进“四链”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开展“兴产业强链条”紧缺人才培训行动,全市国家级、省级技能领军人才达到804名,居全省首位。创新实施“优聘计划”,发布重点招才引智项目需求岗位4.4万个,协同引才3.5万人。实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九大行动、“人力资源+专精特新”陪跑服务行动,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营收达到255.5亿元,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3个百分点。引进集聚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7.05万人,创历年新高。
(二)提升创业能力攻坚。实施新一轮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新增发放贷款13.5亿元。全市升级打造12家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创业型特色街区59个,设置创业赋能中心、创贷驿站、创享家等服务载体,全天候就地就近提供创业服务。开展“喵小创贷你创业”助力行动、“青创四季”等创业主题活动,组织2024“创·在青岛”创新创业大赛、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选拔赛暨第七届山东省创业大赛青岛选拔赛、2024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全市扶持创业3.56万人、带动就业6.14万人,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三)强化企业保障攻坚。开展先进制造业就业支撑行动,实施人社系统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8条”举措,出台新一轮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促就业措施。推行“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方法,开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助企护航”行动,对1955家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提供用工保障服务。深入推进“青定人力”“青陇人力”东西部劳务协作,转移劳动力来青就业5618人。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政策,为全市29.9万家用人参保单位减负9.6亿元;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为3.73万家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和一次性扩岗补助2.85亿元,稳定岗位92.9万个。
三、实现“三大突破”,在深化人社领域改革上勇争先
(一)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改革实现新突破。开展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出台就业服务质量提升“32”条,创新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发布首批“妈妈岗”190个。实施“社区微业”行动,组织“提技能就好业”社区公益课、技能夜校等200余场,累计培训1万人次。建设“就享家”乐业服务站307个,让劳动者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就业服务。“就享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入选全国示范项目,获中央支持资金1亿元。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2万人,比去年增长10.18%。
(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政府、企业、受托机构三位一体推动企业年金扩面,在全省率先开展人才年金试点,全市建立年金的企业近3000家,数量超过深圳市,基金规模100亿元。深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人数184万,累计缴存金额8.4亿元。全面推进补充工伤保险与伤养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开展工伤职工异地就业联网结算,1678家企业、17.02万人参加补充工伤保险,379名工伤失能者享受伤养服务。我市入选首批全国工伤康复重点联系城市,为全省唯一。
(三)科学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流程,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集成电路专业职称评审。健全“新八级工”制度,在全省率先启动外籍员工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全市新增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37家、累计达到757家,完成认定13.8万余人次。组织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层次人才评聘,我市二三级岗位专家达到505人,居全省第一。推进落实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为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额外核发绩效工资916.21万元、同比增长44.7%。
四、推进“三个优化”,在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
(一)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制定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21项,发布全国首个《人社政企直连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人社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100%、全程网办率达到96%。常态化开展“身边一件事”活动,打造“社保参保一件事”,推进青年人才安家补贴“即申即享”,发放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1006张,在全省率先实现高层次人才服务“码上畅享”,持卡人才可畅享交通出行、就诊医疗等30余项绿色通道服务。
(二)持续优化政策宣传渠道。开展“12333热线服务感受提升年”活动,受理市民来电81.82万件,综合接通率最高达到99.94%,居全省首位。持续优化人社发布“月月讲、周周问、季度新闻发布”宣讲平台,聚焦企业、群众关切精准选题,把办公桌、讲台,搬到企业、社区一线,节目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1900万人次。“青岛人社”微信公众号发布政策性推文750余篇、政策解读短视频120个,关注人数突破160万人,获评全省百强政务新媒体账号。
(三)深入优化风险防范措施。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实施人社年轻干部“青苗培优”计划,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开展“社保业务规范提升年”活动,推进企业职工补缴社保费专项核查、违规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等专项整治,在全省首创企业简易注销社保联检核查机制,最大限度守好群众“养老钱”“保命钱”。
一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表示我们真诚的谢意!今年以来,收集“12345·青诉即办”等各渠道市民意见建议主要涉及就业、社保、维权等工作,全部按期办理反馈。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有待持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还需持续深化等问题,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2025年,市人社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职责使命,全面深化人社领域改革,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