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2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07-23
字体大小: 打印

2024年以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工作部署,统筹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经办服务等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突出就业优先,坚决稳住守牢就业基本盘。坚决扛牢稳就业政治责任,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深化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在2023年度省委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我市稳就业3项指标全部满分,全省并列第一;我市被评为2023年度山东省促进就业先进地区,获奖励资金400万元;“就享家”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1亿元。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55万人、同比增长1.83%,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43万人。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行动、基层就业“筑基行动”,推进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638场,发布岗位需求31万个。全市6个区(市、功能区)、42家企业入选省高校毕业生“最具吸引力”系列榜单。制定出台新一轮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促就业措施。完善城乡公益性岗位政策,将农村60周岁以上大龄人员纳入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并将在岗年龄放宽至70周岁。集成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改革,“打造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链实现全龄就业”“创建零工社区服务生态”2个项目入选全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集成改革揭榜领题标志性项目。开展“城暖农民工”服务专项行动,创建“青定山海”劳务协作品牌,全市在岗农民工207.07万人。举办“百企联百校·职引向未来”人力资源服务进校园活动86场,对2893家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提供用工保障服务。大力实施“社区微业”行动,深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打造“就享家”乐业服务站154个。创新“一体两翼八轮驱动”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创业赋能中心实体平台,扶持创业2.29万人。相关做法受邀在国家人社工作会议上展示推广,获《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二)突出兜牢底线,健全优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健全制度、优化服务,不断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全市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56.01万、289.11万、338.79万,同比分别增长4.95%、2.37%、2.54%。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聚焦新增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开展社保扩面征缴行动,全市实体卡持卡人数达到995万、发放电子社保卡687.92万张,分别覆盖常住人口96%、66.07%。推进工伤保险省级统收统支,按规定及时上解工伤保险基金。推进实施补充工伤保险与伤养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已有1401家企业、15万人参加补充工伤保险,368名工伤失能者享受伤养服务,我市入选全国首批31个工伤康复重点联系城市之一。实施特定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办法,按照省统一部署,从今年7月1日起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不超过70周岁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推进职业人群工伤保险全覆盖。深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试点,推进企业年金扩面和人才年金试点,建立年金企业达到2930家,我市在全省企业年金专题调研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推进灵活就业人员退休“社银联办”,深化“社保参保一件事”,进一步提高了社保经办服务便利度。深化“企业简易注销社保联检模式”,被市委改革办以地方改革案例形式上报省委改革办。举办社保卡惠民服务季活动,探索电子社保卡数字人民币支付,推动社保卡多领域应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点赞我市社保卡主题公园亮点做法。

(三)突出引育并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青”计划和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政策供给、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促进各类人才“智”汇岛城,加强现代化建设人才保障,全市引进集聚各类人才12.33万人、同比增长7.76%。探索构建“四链”融合“引育用留”人才新机制,创新出台促进“四链”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实施联合招才、产教融合育才、人才评价激励、平台建设支持等四项计划12项举措。发布重点招才引智项目需求岗位4.4万个,涉及45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和16家链主企业。赴济南、西安、兰州等11个城市举办“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20场次,发布岗位需求2.3万个。分级分类确定《2024年度青岛市事业单位紧缺急需专业目录》,实施紧缺急需人才精准定制,促进人才与事业发展需求精准匹配和深度融合。加强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育,推进技工院校发展,新增2所技工学校,全市技工学校数量达到19所。在全省率先优化调整职业技能培训政府补贴目录,开展“兴产业强链条”紧缺人才培训行动,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制定新一轮《青岛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奖励实施细则》,分别新增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贴技能人才4名、3名,目前国家级、省级技能领军人才429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68.9万,其中高技能人才59.5万人、占比35.22%。推进博士后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博士后平台扩容行动,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0家,培育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253个,目前博士后在站2867人、累计进站7848人。持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在西海岸试点开展集成电路专业职称评审。修订《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新增专家工作站165家、累计1882家,分别培育国家级、省级专家服务基地1家、21家。开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专家齐鲁行(青岛)”活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继续教育,“海洋装备领域特种材料技术发展项目”入选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获中央财政15万元资助。实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九大行动,7个项目入选省级扶持项目并获批专项扶持资金460万元,全市规上机构总量达到390家、位居全省第一。开发上线高层次人才码,持卡人才可畅享交通出行、就诊医疗等30余项绿色通道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高层次人才服务“码上畅享”。

(四)突出标本兼治,推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风险防控、纠纷化解、权益维护一体推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印发《关于推动新就业形态领域系列指引指南应用工作的通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加强劳务派遣单位监管,对全市3000余家劳务派遣单位经营情况进行核验检查,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经营行为。加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在全市建立“三期”女职工劳动争议“快立、快调、快审、快结”速裁机制,加强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定农民工劳动争议速裁案件处理规范,优化农民工速裁程序。探索建立“仲裁+工会”案前调解机制,最大限度把劳动争议解决在萌芽状态。突出数字赋能,优化“大数据监测预警+跨部门联动处置”工作机制。推进智慧仲裁建设,建设“智慧调解室”,开发当事人在线阅卷功能,完善全链条在线仲裁服务。截至6月底,全市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4236起,结案率达99.42%。压茬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隐患排查“遍访工地”行动和根治欠薪“春雷行动”。推进工资支付信息监管,构建技防、人防、制防相统一的综合监管机制,规范使用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4404个项目、125.3名万农民工纳入平台监管。

二、2024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所承担的各项重点民生保障任务,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压紧扛牢稳就业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密切跟进国家、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文件推出情况,同步研究起草我市实施办法。加快出台我市先进制造业就业支撑行动、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工作规范等政策。推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启航扬帆行动。开展公益性岗位质效提升年活动,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全面实施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深化拓展“家门口”就业服务机制。提升全市“零工之家”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做优“一体两翼八轮驱动”创业服务体系,探索构建创业券、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二是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超龄人员和实习学生等特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建立项目参保“社银联办”模式,增强扩面实效。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推进人才年金全省试点,研究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新路径新办法。深化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建设,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进“智慧社保”建设,优化“工伤保险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打造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社保场景。

三是服务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做强“青聚英才”引才活动品牌,瞄准产业、企业、项目人才需求,全面发起招才引智新攻势。开展博士后对接交流活动,探索博士后“引育留”高效模式和长效机制。规范开展职称评审,着力抓好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集成电路专业和新型职业农民特色职称评审。持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激励力度。开展第十七届职业技能大赛。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优化提升人才服务质效,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街区。

四是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效能。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深入实施劳动关系协调员能力提升行动。联合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行动。优化劳动争议“大数据监测预警+跨部门联动处置”工作机制,提高劳动争议预防的超前性精准度。推进实施全类型要素式办案模式,深化“智慧仲裁”建设。集中开展重点项目清欠攻坚,全面加强工程项目日常监管,健全欠薪治理体制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