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目标定位,把握时度效、提振精气神,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市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全省夏粮丰收突出贡献市。成功争创全国首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中国良好农业规范整建制推进试点。连续6年在国家东西部协作考核中获得“好”等次,连续三轮取得全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优秀”等次,农产品出口额连续10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经验做法获得省委、省政府发文表扬激励。农业农村部等国家平台推广我市“三农”经验17次。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牢记国之大者保安全。坚持把保障粮食和各类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扛稳“粮袋子”、丰富“菜篮子”。一是保粮食丰产丰收。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今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2万亩,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71亿元,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建设10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区,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十双百”提质强能行动,带动全年粮食面积720万亩,预计全市全年粮食总产量310万吨以上。二是保品种丰富多样。牢固树立“大食物观”,统筹抓好蔬菜、水果、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4家。截至第三季度,蔬菜总产量411.98万吨,果品总产量72.9万吨,肉蛋奶总产量81.43万吨。“菜篮子”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三是保质量品质过硬。实施品牌农业战略,新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3个、特质农品13个、绿色食品46个,数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34个产品入选2024年全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新认定“青岛农品”品牌20个、新增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2个、“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连续5年入围全国十强。
二、深耕特色产业促发展。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突出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全环节增值。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3.9亿元,一产增加值363.35亿元,分别增长4.1%和4%,高于全省4%和3.8%的平均增速。一是坚持龙头带动。深入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新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47家。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100家,营业收入1859.5亿元。1-10月全市农产品出口额389.2亿元,同比增长8.3%。二是坚持项目拉动。争创省优势特色全产业链提质增效项目试点,共争取省级资金1亿元。实施“一线督导+动态储备”项目管理工作机制,推进32个农业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拉动全市一产固投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分别领先全国全省17.2、6.4个百分点。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相关工作做法在全国交流推广。三是坚持科技驱动。深入实施种业强农、数字强农“双强行动”,颁布全国首部统筹五大种业门类协同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成功举办青岛市首届全国性种业博览会,拓展“种子金”“种子贷”功能,为50余家市场主体融资累计约6.7亿元。登记农作物新品种72个,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新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6个,2个区市入选山东省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县建设名单、2个镇街入选省级数字乡村试点。“三位一体”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一图速览、一屏统管、一键直达”。“青农云脑”入选2024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深入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出台《青岛市建设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全国首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新培育高素质农民3805人次,连续两年在全国绩效管理考评中位居前三名。
三、强化片区引领促和美。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片区引领、“点片面”统筹,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高水平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坚持抓村连片、梯次推进、整体提升思路,在全市布局建设6个省级、10个市级、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加快推进103个年度重点项目,打造乡村“五个振兴”共同体。发挥示范片区引领作用,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二是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坚持高标准,注重分层次,突出特色化,统筹谋划项目660个,总投资9.12亿元,新建省级和美乡村112个、新建市级和美乡村100个。开展“大地流彩—青岛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系列活动,推动乡村振兴由表及里、塑形铸魂。三是高质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以“清洁乡村净美家园”为主题,优化评估抽查机制,出台指导意见,组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回头看”,打造“微整治精提升”空间节点1517处,105个村容村貌基础薄弱村实现提档升级。
四、深化农村改革促共富。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14项国家级、8项省级改革试点强力推进,强村富民效应不断彰显。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42元,位居全省第一。1.4万脱贫群众脱贫成效持续巩固。一是聚力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小切口”专项整治,清查整改问题合同3129个,建立完善政策制度75个。大力推进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今年新增交易额25.88亿元,实现村集体溢价增收3558万元。二是聚力土地制度改革。扎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新争取西海岸新区获批全省唯一国家土地延包整县试点。今年全市盘活闲置农房2300余处,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案例获评全省法治为民14件实事之一。三是聚力金融支农改革。建立“金融+产业”联动机制,切实助农助企纾困,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074.6亿元。创新定制“种子贷”“民宿贷”“设施贷”等8款“琴岛”系列贷产品,累计投放超90亿元。系统构建“19+6+N”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撑体系,实现主粮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主要品种全覆盖,预计全年提供风险保障总额100亿元以上。我市创新实施生鲜牛乳目标价格保险的做法获农业农村部主要领导和省政府分管领导批示肯定并推广。
今年以来,通过“12345·青诉即办”等各种渠道收集到市民意见建议255件,已全部按时办结。问题响应率、解决率、服务满意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农民、市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如,财政涉农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仍有短板、乡村产业促进增收富民的实效仍需加强等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这一目标,坚持“三三六三”工作思路,加快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以干准干实干好在全省、全国乡村振兴大局中“打头阵、当先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三农”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