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目标定位,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一、稳产保供能力持续提升。一是抓好粮食生产。深化“五良”融合,实施小麦制种保险,全面推行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71亿元,小麦穗期实施“一喷三防”400万亩次,通过机收减损增收小麦1万吨以上,预计上半年全市小麦总产量155万吨。二是抓好“菜篮子”生产。统筹推进蔬菜、果品、茶叶、花卉、食用菌和中药材发展,建立14家生猪产能调控基地,预计上半年全市蔬菜总产量200万吨左右,肉蛋奶产量超过50万吨。三是建好高标准农田。创新开展高标准农田“一张图”绘制工作,推进项目库建设,修订完善管护办法,上半年开工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10万亩。
二、乡村产业持续提质增效。一是强化项目带动。梳理全市农业农村领域社会投资类大项目32个,一线督导、现场推进,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1-5月,全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8%。二是强化产业链驱动。高标准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推动葡萄、食用菌、马铃薯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10个园区、8个主导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占比从去年的10%提升至17%。三是强化“双强”促动。深入推进种业强农、智慧强农,成功招引国内生物育种龙头“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部项目,全市在建过亿元种业项目达到8个。青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实现拓能增效,建立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织密“一图速览、一屏统管、一键直达”终端末梢。
三、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一是精细化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出台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年内建设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截至目前已开工67个,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二是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梯次建设6个省级、10个市级、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今年以来举办重大节庆活动48场次,接待考察、研学550多批次。三是久久为功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进优化抽查评估方案,实现评价体系精简、上下联动提效、基层减负有效落实。在全市开展清洁乡村行动,村容村貌持续向干净整洁、规范有序转变。
四、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一是聚力集成性改革。以14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改革试点为支撑,实施村庄集成试点,创建18个集成改革试点示范村。二是聚力系统性改革。以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为突破口,加快农村产权交易系统迭代升级,上半年全市农村产权流转新增交易额16.32亿元。三是聚力联动性改革。扎实推进两个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布局建设20个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全环节作业托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接轨。
五、有效衔接不断巩固拓展。一是深化监测帮扶。加强动态监测,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帮扶,发放帮扶物资26.8吨,新增“齐鲁富民贷”贷款余额16.9亿元。二是深化项目建设。实施131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已开工71个,开展帮扶项目资产管理核查,存量帮扶资产确权到村。三是深化支援协作。保持定西、陇南39名挂职干部规模,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9名,采取“务工专列”等方式,开展“消费促增收”系列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