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民营经济局2024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12-03
字体大小: 打印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市民和广大民营企业支持下,市民营经济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系列工作部署,秉持“服务冲在前”的工作理念,全力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1-10月份,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1.9%的投资和税收,近70%的进出口,87.5%的城镇新增就业,99.4%的经营主体数量和98.4%企业数量,“66789”的贡献更加凸显,牢牢扛起了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半边天,展现了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在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青岛市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第8位,在市场环境方面,青岛市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第5位。

一、护航惠企“冲在前”,展现营商环境新面貌

一是法治护航保障发展。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从财税、金融、创业创新、市场开拓、权益保护等方面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保障。举办专场巡回普法活动12场,参与人次超百万。以国家拟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契机,超前对接,提早谋划,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做好民营经济促进法宣贯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政策兑现直达快享。我市成功入选全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试点。依托“青岛政策通”完善全市统一政策发布兑现平台,打造“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兑现、一口服务、一口评价”政策惠企机制。梳理上线17个部门共244项市级财政资金扶持政策,确保全部纳入“青岛政策通”平台申报办理。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浏览量超880万次,汇集惠企政策信息2.8万条,共有3.7万家(次)企业完成线上申报,平台统计兑现资金共计35.89亿元。

三是主动服务冲在前面。开展“进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专项行动,围绕政策落实、企业培育、数字化转型、要素供给等主题,进企业、进一线。启动青岛市企业政策服务专员提质扩面工作,新增重点园区政策服务专员100余人,开展政策服务能力提升活动10场次,发布优秀政策专员案例3篇。深度挖掘政策申报要点,制作发布《政策秒懂》短视频10期、《政策速报》25期。

二、培优育强“冲在前”,优化梯度培育新格局

一是优质中小企业活力迸发。建设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做大企业底座。新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1220家,同比增长55.6%,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48家,29家企业获评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我市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1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216家。

二是高成长企业持续扩容。优化出台雏鹰企业、隐形独角兽企业认定办法,完善构建“雏鹰—瞪羚—隐形独角兽—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举办首届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连续六年举办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我市累计认定雏鹰企业1010家,瞪羚企业343家,隐形独角兽企业54家,独角兽企业17家,数量居全国第五,北方城市第二。

三是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遴选108家推荐服务商,公布三批次转型试点企业637家,印发资金管理办法,成立专家委员会,选树“小快轻准”解决方案82个、数字化服务案例68个,开展赋能服务活动9场,发布线上“数转讲座”视频18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刊发推广我市制定资金管理办法、遴选“链主”企业型服务商等做法。

四是龙头领军企业突破发展。搭建民营领军标杆企业数据库,涵盖20多项指标数据,实现企业基本情况“一口清”。合力推进民营领军标杆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集聚政策、要素和服务资源,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今年,45家企业入选山东民营200强,高居全省第一,17家企业入选前100强,并列全省第一,实现五年五连增。

三、要素供给“冲在前”,激发创新主体新活力

一是强化平台要素赋能。常态化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融链固链建链行动,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双向对接、协作配套,目前已举办智能家电、半导体、新型显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氢能与储能等19场专精特新融链固链建链专场对接会,千余家市内外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会。开展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中小企业产业园滚动培育和评选,6家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1家获评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总量居全省首位。

二是支持创新要素赋能。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新认定23家省级、111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省市研发中心累计达到475家。鼓励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链配套,670家企业获得小微企业创新转型项目扶持资金2.7亿余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约20亿元。制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细则,开展2024年度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申报工作,589个项目进入市级评审环节,拟扶持资金1.5亿元。

三是发力资本要素赋能。截至10月底,纳入统计的15家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担保额100.1亿元。为9家融资租赁机构审核拨付融资租赁业务奖补资金456.66万元。为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企业审核拨付融资奖励资金1350万元。联合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建立金融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商机制,遴选首批白名单企业62家,与白名单企业洽谈对接321次,洽谈成功64次,发放贷款33.27亿元。

四是加强人才要素赋能。深入开展“千校万企”活动,我市50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赴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对接洽谈,发布技术成果200余项,促进校企双方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科研共享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开展2024年度青岛市“未来之星”新锐人才引航计划遴选,20名企业核心技术人才入选并获得培养经费支持。与青岛工程职业学院联合举办校园双选会,缓解民营中小企业用工需求。

四、提振信心“冲在前”,构筑亲清政商新生态

一是深入建立政企沟通联系。牵头做好市级领导干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配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市级领导干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的工作方案》,顶格召开全市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政企交流恳谈会、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定期邀请企业家参加“民企时间”党组会议题,建立意见建议办理反馈机制,目前已举办22期活动,44名企业家参加。

二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学习传承“晋江经验”,今年先后五次组织企业家到晋江学习培训并前往古田会议遗址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引导企业坚守主业、做精实体、做优创新、爱拼敢赢,探索和书写“晋江经验”的青岛新实践。优化企业家日设计,发布致全市企业家的一封信,举办企业家日主题灯光秀、图片展、书画摄影展等特色活动,营造致敬企业家的节日氛围。举办五场企业家精神对话交流会,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充分展示我市企业家的良好风采。

三是积极培树民企党建先锋。举办青岛市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员出资人(负责人)党建工作示范培训班,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党性修养、能力素质。倾力打造“情系民企”党代表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党代表接待日活动,启用工作新场地,形成“1+4+N”工作新体系。加强清廉建设,召开两期“廉洁助企 亲清政商”清风恳谈会,发布团体标准《民营企业清廉建设指南》。

今年以来,我们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70件,通过政府信箱、政务热线、建议提案、民生在线、行风在线等渠道回复市民意见建议和政策咨询139条,并及时采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总体看,民营和中小企业工作虽取得一些成效,但对标先进城市,对标广大市民和民营中小企业的期望,我们还有不少差距。比如,“大块头”民营企业数量少、优质中小企业后备力量储备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待破解。

民营经济与城市共同生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025年,市民营经济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改革思维和创新举措,聚焦企业所思所需所急所盼,尤其是在做大基数、提质增效、营造环境等方面上下功夫,推动全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民营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