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聚焦改革谋划,激发科技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1.强化科技创新统筹。组建成立市委科技委,推进全市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组织召开市委科技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相关工作规则,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起草《深入推进科技创新 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研发投入增长、海洋科技创新、科技园区、科技金融、科技引领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等N个专项政策,打出一套科技创新政策“组合拳”。
3.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改革科技计划体系,印发优化调整方案,设立5大专项、23个二级专项,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梯次布局科技奖励,1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0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授予109项市科学技术奖。
(二)聚焦产业发展,深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1.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围绕省十强产业需求,梳理推荐6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布局100项左右市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及科技示范工程,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与迭代升级。
2.狠抓重点科技项目。编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推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科技示范工程项目落地。成立专班推动中科院青能所硫化物固态电池、绿色生物柴油等技术中试放大、落地转化。
3.打造科技产业园区。制定《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一体化发展三年工作方案》,推动高新区“一区多园”融合发展。规划建设青岛科创大走廊,打造全国引领的科产城人融合发展样板区和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
(三)聚焦企业培育,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1.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办法,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启动2024年度高新企业申报工作,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质量。
2.优化创业孵化服务。实施“硬科技”孵化提升行动,启动市级孵化器、标杆孵化器申报认定、绩效评价等工作。深化“硕果金”政策,灵活运用“财政补助+股权投资”方式支持持股孵化,吸引更多优质创业企业和项目落地发展。
3.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制定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创新发展政策措施,联合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开展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创建活动、千家科技型企业走访活动。开展“科技直通车服务”活动,深入区市、园区、企业送资金、送政策、送服务。
(四)聚焦平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辐射策源能力
1.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崂山实验室引领作用,推出“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构建国产自主科学智能底座;研发“问海”预报大模型,预报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建设“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
2.完善实验室体系。强化“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体系,积极申报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荐12家单位申报重组省重点实验室,谋划布局市重点实验室。推动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山东能源研究院、中科院青能所“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3.打造产业创新平台。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国创中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合作,共建联合基金,推动成立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牵头推进市政府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五)聚焦产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水平
1.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提升专项行动,遴选“自主创新重大成果”“产业科技创新成果”“企业需求技术成果”3大类成果,配合建设技术交易市场、培养技术经纪人队伍、搭建中试服务平台、开展产研对接活动4方面重点举措,构建形成“3×4”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
2.完善技术市场要素。链接山东科技大市场,建设海洋科技大市场,打造全国技术交易服务新样板。加强技术经纪人培养,全国首创技术经纪人培训和创业孵化从业人员培训“一课双证”模式。学习借鉴北京“朱雀计划”,探索开展科技项目经理人试点。
3.深化产研对接合作。常态化开展“青岛好成果”,已组织3场产研对接系列活动。围绕52家重点高校院所、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建成“1+1+1+N”服务专班,协助梳理对接行业、企业技术需求。扎实推进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新获批3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试点。
(六)聚焦海洋优势,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1.提升海洋科研能力。推动大科学装置谋划建设,支持极端海洋全向流场水池、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推动超算、海洋科学考察船队等市场化运行。推进建设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气象科技研发中心。
2.推动海洋产业创新。谋划实施“海创计划2.0版”,培育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积极争取“星海互联”科技示范工程,推进低轨卫星海洋互联网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及产业化应用。
3.加速海洋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山东省船舶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筹建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等共同体。着力培育服务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载体,支持山东省海科院孵化器等海洋专业孵化器运营建设。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技术和产业赛道把握不够精准,特别对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方向研究不够透彻,敏锐性不强。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有待完善,针对高校院所、重大平台、研发机构等,缺少有效成果转化对接机制。三是海洋科研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海洋科研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够突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青岛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坚持科技战略先导地位,发挥科技根本支撑作用,加快建设科技强市,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进一步抓好科技强市建设。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出台《深入推进科技创新 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
二是进一步抓好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成果转化打法,实施《深化产学研合作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专项行动方案》,构建起“3×4”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跟踪对接、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联合支持、科技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
三是进一步抓好海洋科技创新。突出海洋科研优势,出台《深入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三年行动方案》。瞄准海洋信息、船舶与海工装备、智能航运等优势领域,以及海洋物联网、深海开发等未来领域,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创新高地。
四是进一步抓好重大创新平台。利用好国创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跟踪、评估和资源匹配机制,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协助对接创新需求,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优先本地转化。
五是进一步抓好科技创新生态。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的若干政策》,调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空间布局,依托科创资源集聚区域,谋划打造青岛科创大走廊。加快推进建设上合技术转移中心、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