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12-03
字体大小: 打印

2024年,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推进运输服务、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和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去年“三民活动”中市民朋友提出的121条意见建议全部办结。现将一年来的重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交通为民,运输服务提档升级

(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深入推进地铁、公交“两网融合”,开通公交微循环线路4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7条,公交、地铁150米内衔接站点占比91.3%。唐山路公交换乘枢纽交付使用,瑞昌路公交停车场主体结构封顶,麦芽厂公交场站完工。全国第一条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线路——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运营,补齐西海岸新区南北向交通短板。全国首个“延迟扣费”模式—数字人民币无电无网支付模式在地铁全网上线。推出旅游旺季夜间公交、地铁“一元通城”和季节性延时服务。更新新能源公交车537辆、动力电池1000余套,全市公交绿色低碳型车辆占比达到98%,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到83%。

(二)强化多元服务供给。1—10月,机场恢复开通23条国际(地区)客运航线,完成旅客吞吐量2252万人次、同比增长24.5%,航线整体通达性超疫情前水平,单日旅客吞吐量9.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其中日韩航班量、旅客量均位列全国第3位,首尔快线航班量位列全国第1位。持续提升济青高铁“公交化”水平,增开济青间动车组7列,往返济青的高铁总数达150余列/日,平均发车间隔约15分钟,最快1小时22分可达。往返北京的高铁、动车组列车达到17.5对,最短运行时间3小时。新增定制道路客运线路13条、总数增至69条。开通崂山赏樱免费接驳、踏青研学、红色教育等旅游观光线路。出租车95128电召平台入驻车辆3400余辆,订单累计2.5万余单。“一键叫车”助老叫车软件实现在营网约车平台全覆盖。深化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改革,减免车辆通行费6.3亿元。全面推行驾培“先培后付、一费到底”,退费类投诉纠纷降低95%以上,累计17万余名学员受益。开展出租车网约车营运秩序集中整治,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600余起,网约车订单合规率全省第一。新增便民服务站13家,总数达63家,位居全省首位,业户满意率100%。

(三)提升海上旅游客运品质。海上旅游码头整合成效明显,新建的青岛湾栈桥码头(一期)和整修后的八大峡中苑码头五一前投入使用。完成二中湾、八大峡区域码头海域清理。历经多轮商谈,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加入“五统一”联合运营,推动开通青岛湾码头-中苑、海底世界-八大峡等“一程多站”客运航线,全市海上客运航线增至41条。打造“海上巴士全城通”交旅融合新产品,实现公交、地铁、游船“一票通城”。通过系列措施,海上旅游形象明显好转,游客规模连创历史新高,1—10月,接待游客突破237万人次、联合运营收入1.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0%、68.6%,相关投诉同比下降89%。国庆期间首次实现“零投诉”。

二、加强服务保障,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重点推进106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10月完成投资203.6亿元、同比增长5.9%。

(一)公路项目积极推进。S219改建一期工程完工通车。沈海高速(南村至青岛日照界段)改扩建项目左半幅年内完工通车。青兰高速(河套至黄岛段)改扩建、董梁高速、胶即快速通道等16个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总长188公里的14个普通国省道大中修项目,创建300公里“畅安舒美+”养护提质样板路。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607公里。在2023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评价中排名位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二)铁路网络持续完善。潍烟高铁开通运营,我市新增高铁通车里程14公里、达到249公里,平度灰埠站投入使用。潍宿高铁青岛连接线项目加快主体工程施工。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建设用地预审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协调推进董家口港区中线铁路、前湾港区北岸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

(三)港口投资超额完成。《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省政府联合批复。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粮食筒仓三期及配套工程、12万吨级油品码头工程、液体化工仓储工程二期等3个项目竣工验收。琅琊台湾底作业区工作船码头工程开工建设。港投万邦矿石码头、胡家山作业区防波堤工程等5个项目加快建设。北三突堤7-8#泊位工程、琅琊台湾湾底通用码头工程、前湾港区北岸码头改扩建一期工程等5个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年度计划投资18.38亿元,预计年底前完成投资40亿元,比原计划翻一番。

三、把握发展先机,推动产业稳中向好

(一)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起势。出台了《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正在编制《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4-2028年)和2035年远景规划》,加快推进总投资2020.84亿元的45个重点项目,争取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港1—10月完成货物、集装箱吞吐量6.06亿吨、2575万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4.7%、7.8%,均位居全国第4位。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青岛排名保持全球第15位。

(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入围“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未来三年最高可获得中央10亿元奖补资金。举办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一带一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展会商会,成功签约总投资71.82亿元的4个重点项目。青岛综合立体交通产业示范园(高新区)投产运营。胶东机场货运物流仓储等12个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0.3亿元。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5家、总数达115家,其中,新增5A级物流企业2家、总数达13家,增量位居全国第二。日日顺、山东高速物流、中创物流3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物流企业50强。1—10月,交仓邮营收增速21.3%,居十大规上服务业第一位。

(三)国际物流开辟新通道。发挥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1—10月,新增海运集装箱航线17条、海铁联运线路6条、沿黄内陆港10个,总数分别达230条、83条、51个;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量216.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2%,连续10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开通“上合示范区-同江-莫斯科”跨境班列,国际运营线路增加至22条,数量位居全省首位,1—10月开行915列;机场开通运营国际货运航线8条,稳定运营全国唯一定期中加货运航线“青岛-多伦多航线”,完成货邮吞吐量22.9万吨,单日货邮吞吐量创历史新高。青岛机场被国家列为“面向特定区域国际功能的区域航空枢纽”。开发中-吉-乌、中俄TIR国际道路运输新路径,全市TIR持证人企业达到14家,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青岛—泰国曼谷、越南河内全国首发。

一年来,在市民朋友们的关心支持下,交通运输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我们清醒认识到,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不足亟待破题,例如,部分项目进度不快,公交地铁换乘不畅,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完善,出租车、网约车服务品质有待提升等等。

新的一年,市交通运输局将坚持以人民满意为导向,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城市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全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