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12-03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全市工信系统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和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九大行动,获批建设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入选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国家级城市试点,“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挖潜增效稳增长,工业经济高位运行

1-10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高于全国、全省3.6、1.1个百分点,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较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36.9%,居各行业首位。

(一)聚力企业培强优存量。深化“倍增”工程,支持127家重点培育企业扩能增产,1-10月产值增长12.3%,上拉规上工业产值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实现营收9816.5亿元,居全省首位。深化“育苗”工程,加强“准规上库、储备库、种子库”企业跟踪服务,升规纳统企业550家。深化“三品”专项行动,24家企业上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深化技改升级焕新服务行动,推进重点企业技改项目512个、竣工94个,1-10月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上拉全市投资1.2个百分点,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二)聚力项目落地拓增量。制定工信系统双招双引工作指导意见、精准招商指导目录及行动计划,走访对接企业210家次,加快推进总投资1680亿元的招商项目95个,滚动推进重大战略攻坚项目100个,推动中车时代、京东方艺云等15个项目签约落地,一汽解放新能源微卡、中船发动机氨燃料发动机、中船712所大型特种电机等项目开工,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冰箱二期、阿斯利康等项目加快建设,东华软件等130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力保障奇瑞、京东方、歌尔等84个增量项目产能爬坡,上拉规上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

(三)聚焦绿色发展提质量。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新增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园区40家,入选国家工业节能、节水技术装备12项。青岛啤酒等4家企业获评国家能效、水效“领跑者”,赛轮集团等4家企业获评山东省能效、水效“领跑者”,其中海湾化学能效连续三年居全国氯碱行业首位。完善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成9309家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引导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二、坚持创新引领强基础,内生动力加速释放

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一)培强科创型企业梯队。实施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500余项,入选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单位3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单位1家;新培育9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累计39家,居全省首位。海尔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车四方股份研制发布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首列氢能源智能城际动车组,中海油青岛基地建成交付“海葵一号”等“大国重器”。

(二)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三级培育体系,推动2个国家级、5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50余项,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发布行业唯一的全链条验证平台及垂直大模型。建成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等企业研发机构,新增1家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2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打造多层次网络化创新体系。

(三)塑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视听电子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集群向世界级迈进,青岛仪器仪表、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2个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济青枣潍工业母机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坚持数字牵引促转型,融合赋能纵深推进

深化“工赋青岛”行动,启动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入选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试点城市、首批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一)数字产业化集聚成势。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体系培育行动,获评国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5家、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5家,均创历史新高;入选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2个,居全省首位;创建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平台32个、首批省数字产业先锋企业5家;新增省“晨星工厂”72家、数字产业集群2个、数字经济园区1个(累计10家)。

(二)产业数字化走深走实。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支持国家级“双跨”平台、特色专业型平台错位发展,新上线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卡奥斯连续六年位居国家级“双跨”平台榜首。在全国率先开展家电行业“一图四清单”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探索建立“先试后转”场景合作机制,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1000余个,带动智改数转网联企业1000家。新增全球“灯塔工厂”2家,累计入选全球“灯塔工厂”6家和可持续“灯塔工厂”1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三)数字新基建扩容提速。新开通5G基站4700个,累计4.27万个,总数及每万人数量均居全省首位,5G网络实现城镇全覆盖,青岛市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综合成绩位列全国城市首位。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布局奇智孔明、橡链云聊等20余个大模型。启动中国算力平台全国首个城市节点,推动全省最大智算中心投入运营,全市算力总规模超过2700P。创新出台“算力券”政策措施,上线全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布局全市算力一张网。

四、坚持改革攻坚激活力,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立足发展产业、服务企业,坚持以流程再造推动制度创新,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质效。

(一)政策供给集成高效。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制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出台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等政策细则。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为企业争取3亿元国家技改城市试点资金支持,推动89个项目纳入国家前两批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清单。推动惠企政策“一网通办”“免申即享”,前三季度兑现资金12亿元,惠及企业(项目)800多家次。

(二)要素统筹保障有力。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素资源保障二十条措施,全方位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施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行动计划,新增2家省级、11家市级人才引领型企业、6家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获评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举办2024产业投融资大会暨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一城一策”路演活动,促成60余项战略合作签约。

(三)惠企服务主动靠前。强化工业运行专班统筹,建立问题收集、任务分解、协调办理、跟踪反馈闭环机制,及时研判解决方向性、前瞻性、趋势性问题,推动平度市入选山东省工业十强县。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遍访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企业服务事项1000余项。优化“链万企”平台,链接政府、行业和企业平台32个,开展供需对接活动50余场,达成合作意向近200项。

一年来,我们牢固坚持企业视角、项目导向,通过政务热线等各种渠道,办理回复180多条市民意见建议和政策咨询,及时采纳并落实到工作中。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做基层和企业“贴心人”,以改革成效提升服务质效,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产业体系”战略目标,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四个方向,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个融合,实施“创新引领、倍增聚势、建群强链、融合赋能、开放合作”五大行动,汇聚全市企业发展磅礴力量,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在前、挑大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