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全市工信系统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获批设立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获评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工业运行稳中向好。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素资源保障二十条措施,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同各区市、功能区和产业园,实施重点企业“一对一”专员服务,遍访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企业服务事项1000余项。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二)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制定实施全市工信系统双招双引工作指导意见、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指导目录及招商行动计划,组建重点产业链、重点央企招商团队,上半年,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对接走访企业152家次,其中人工智能、智能家电等产业链链长走出去招商28场次。通过专班统筹、部门协同、区市联动,滚动推进总投资1805亿元的招商项目85个,一汽解放新能源微卡、中船发动机氨燃料发动机扩能、青岛啤酒年产100万千升高端特色啤酒生产基地、中船712所大型特种电机等项目开工,金能化学丙烷脱氢二期、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等项目建成投产。深化增量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上半年,推动奇瑞汽车、京东方等67个增量项目企业产能爬坡,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2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升规纳统企业512家,规上工业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三)企业技改成效突出。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制定实施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投资奖补政策及实施细则。抢抓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摸底全市工业领域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需求,梳理40个设备总投资45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对上争取再贷款支持,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6%。
(四)数实融合走深走实。召开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编制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新增省“产业大脑”3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累计达到10家。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布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启动中国算力平台全国首个城市节点,上线全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布局奇智孔明、橡链云聊等20余个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全省最大智算中心投入运营,全市算力总规模超过2300P。青岛市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综合成绩位列全国城市首位。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品牌价值突破千亿,连续第6年位居全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品牌价值首位。
(五)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印发青岛市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行动计划、新能源汽车产业行动计划、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与商业示范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联合发布支持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专业人才发展政策措施(试行)等政策,修订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出台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支持企业创品牌、拓市场,新增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达39家。
二、存在问题
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学研用衔接不够紧密、创新成果向产业和产业链转化效能不高等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稳中求进,筑牢工业经济大盘。强化工业运行保障,以企业视角强化政策精准供给和服务流程再造,制定实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措施,健全运行监测服务机制,强化工业运行专班统筹,包联服务重点工业大户,密切跟踪工业电量、税务开票、融资贷款、产品产量等重点指标,抓好运行周调度、半月通报和月会商,及时研判解决苗头性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力稳固工业大盘。持续强化制造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深入实施企业“倍增”工程,支持百余家重点培育企业扩能增产、挖潜增效,筑牢稳增长“压舱石”。深入实施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做强做优品牌经济,提升“品牌之都”和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能级。
(二)坚持创新引领,厚植发展内生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以上,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引育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培育人才引领型试点企业10家以上,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强化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500项以上,全年新增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与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30项以上、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50个以上、企业创新产品100项以上,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示范作用,实施企业技改升级焕新系列服务活动,跟踪推进重点技改项目500个以上,年内竣工100个以上,以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撬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
(三)坚持固本兴新,优化产业结构体系。牢固树立产业思维,推动产业建群强链,制定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措施,推动智能家电、装备制造、高端化工、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总规模突破万亿,加快培育省级及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园区载体功能,统筹推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深度赋能新型工业化。坚持项目导向,滚动推进重大战略攻坚项目100个以上,以项目落地建设为引擎,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坚持数实融合,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深化“工赋青岛”行动,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体系培育行动。推动国家级“双跨”平台、特色专业型平台错位发展,新上线特定行业平台10家以上,带动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1000家以上。加快建设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打造国际信息通信枢纽。支持头部企业开展大模型技术开发应用,强化算力平台建设,筑牢数实融合底座。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