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财政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07-25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政策导向,集中财力促发展、保民生,积极稳妥抓改革、防风险,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提供坚实保障。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夯实发展财力支撑

财政收支运行平稳。出台财源建设工作方案,建立财税协同和区市联动机制,全方位、多渠道拓宽增收路径,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43.6亿元,增长0.6%,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52.9%,快于序时进度2.9个百分点,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09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16.3亿元,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严格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印发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通知,围绕十个方面制定45项细化措施,严控一般性支出和新增资产配置,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对各部门公用经费综合定额压减20%,办公用房大中型维修改造严格执行“非危不修”。

(二)强化财政政策引导,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精准实施惠企政策。出台两批“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涵盖69项财政政策措施,“真金白银”利企惠企。1-6月,落实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共为相关企业减税17.1亿元,为各类经营主体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6.3亿元。

扩大重点领域投资。争取新增政府债务额度568亿元,增长12亿元,规模再创新高。1-6月发行债券377亿元,有力支持东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231个重点项目建设,涉及项目总投资超4000亿元。争取中央增发国债资金39.4亿元,支持农田水利等领域29个重点项目建设。

支持扩内需促消费。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聚焦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安排奖补资金11亿元,支持规上制造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聚焦居民消费提质升级,安排资金1.5亿元以上,支持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聚焦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安排资金5000万元,支持实施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发放家电消费券政策。

做响财金联动招牌。成功举办2024·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出台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政策,围绕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持续推进基金设立运作,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精准赋能。截至6月底,政府引导基金累计参股设立143支基金,认缴规模1449.2亿元,实缴738.2亿元,累计投资1429个项目,投资额577.2亿元。

(三)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安排企业技改奖补资金超10亿元,预计拉动企业设备投资约90亿元。研究出台支持工业经济稳增提质、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围绕重点产业链完善政策链、保障资金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资金15.5亿元落实好“沃土”“硕果”“海创”等计划,支持健全科技型企业“高企育苗—高企认定—高企上市”梯次培育体系,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安排9亿元支持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及重大创新平台项目建设。

支持抓好“三农”工作。将农业农村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安排农林水支出92.7亿元,同比增长4.1%,统筹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4.4亿元,支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项目176个。扩大“种子金”规模至8800万元,累计带动金融、社会投资8亿元。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体系,险种增加到17个。

支持保障改善民生。始终把民生作为财政保障的优先选项,集中财力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59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4%,有力保障了就业、教育、养老等领域民生政策落实。安排资金24.8亿元支持办好15件市办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着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加强财政科学管理。研究出台非财政拨款资金预算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预算管理改革框架体系日臻完善。扩大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收缴范围,并将收入收缴比例由20%提高至30%。启动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试点,推进企业数据入表,充分释放数据资产价值。我市财政管理工作获省督查激励,获奖励资金1000万元。

深化数字财政建设。加快推动财政管理数字化转型,建设财政运行监测平台,实现财政收支情况实时动态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数字化监测水平,升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与各业务系统有机衔接、数据贯通,我市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连续6个月在全国排名第一。

积极争取改革试点。成功争取10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示范,获上级财政奖补资金20.6亿元。其中: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获中央奖补资金8亿元;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中央外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分别获中央奖补资金3亿元。

(五)坚决守牢风险底线,确保财政稳健可持续

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健全“县级为主、市级帮扶(兜底)”分级责任体系,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上半年共下达区市转移支付19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对平度、莱西两市继续给予18亿元财力补助,推动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持续做好动态监测预警,规范政府融资行为,用好用足专项债券资金,加强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过程绩效管理,做到政府债务管理“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

加强财会监督力度。健全“1+N”财会监督制度体系,建立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的贯通协调机制,扎实开展重点问题专项整治、会计和评估监督执法检查,切实严肃财经纪律。

二、2024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步,市财政部门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推动各项工作“打头阵、当先锋”。

(一)更大力度增强保障能力。持续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强化税收信息分析研判,加强财税协同和区市联动,建立区市收入增长激励机制,鼓励区市充分挖掘税收增长点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编实编细编准2025年度财政预算,提高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能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更强担当支持高质量发展。出台“建设科技强市五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科技创新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等试点工作,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支持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民营经济等。

(三)更高标准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加大民生领域保障力度,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民生支出,适时适度调整民生保障标准,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0%左右。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资金快速直达基层、直达群众。加强民生资金使用监督,推动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位。

(四)更快步伐推进财税改革。紧盯中央改革动向,谋划落实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举措。持续完善预算管理改革框架体系,改革涉企产业类政策资金兑现方式,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规范功能区财政管理体制,落实功能区税收优惠政策。出台知识产权领域市与区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五)更实举措防范化解风险。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指导区市优先足额保障“三保”支出,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推动财会监督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抓好问题整改,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提升财会监督质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