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岛仲裁办2024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12-03
字体大小: 打印

2024年,青岛仲裁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突破、提质增效,以实干实绩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各项业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截至11月底,共受理传统案件2119件,同比增长41.27%,受理互联网案件23263件,同比增长3260.31%。青岛仲裁委员会蝉联“全国十佳仲裁机构”。

一、深化拓展推行,提升仲裁社会认知度

加强与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功能区管委、商协会的联动合作,打造“知青仲·亲仲裁”品牌,推动形成社会各界认知仲裁、支持仲裁氛围。汇聚各方专家资源,面对面指导企业健全内部合规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提高风险管控和权益维护能力。组织面向重点产业链服务活动,推动仲裁服务由“链主”企业向全产业链延伸。建立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机制,联合市工商联举办仲裁开放日、中国仲裁周专场活动,邀请企业和市民代表走进仲裁,沉浸式体验仲裁。

深入开展全员拓展仲裁服务行动,主动靠前服务,讲好仲裁故事,鼓励和引导更多市场主体选择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出台第三批12条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编制仲裁工作白皮书和十大优秀仲裁案例,5次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仲裁特点和工作亮点。积极参加省、市权威媒体《周末说法》《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等栏目,深入解读仲裁法律制度,以案释法、答疑释惑。根据市场主体需求,提供项目论证、合同管理等定制化服务,制作21类680余个推荐合同文本。已走访、培训、辅导企业800余家(次)。

二、完善流程管理,提升仲裁服务质效

践行“亲和仲裁”服务理念,狠抓仲裁质效管理,持续提升当事人仲裁体验。制定案件受理服务指南,细化受理流程,实现网上要素化受理,确保“立得快”。科学增加每周开庭排期,严格庭前准备管理,提高“一次开庭审结”占比,推行双休日开庭,加强案件办理进展调度,确保“审得快”。健全内部研讨、专家论证、重点案件办理等过程监督机制,出台案件监督工作规定、仲裁庭组成工作指引、类案同裁办理指引,定期通报案件办理情况,加大裁决后回访力度,确保“裁得好”。落实与市中级法院诉讼与仲裁衔接工作机制,提高保全、执行效率,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能兑现”。

在受理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审结传统案件1644件,同比增长61%,审限内结案率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快速结案率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无被法院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案件。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司法厅肯定、被市委改革办纳入典型案例上报省委改革办。某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仲裁案入选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三、加强联动协作,协同推进多元解纷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纠纷前端化解、实质性化解五方联动机制,服务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协同青岛金融监管局等部门,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金融样板。建好用好多元法律服务中心,聘任各行业领域仲裁调解员2批71名,参与诉前调解和仲裁前调解,帮助当事人低成本、高效率维权。公益性调解纠纷19673件,争议标的额6.06亿元。其中,调解成功3567件,争议标的额6564万元。涉我市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近二十年的合同纠纷,经过多次调解,争议双方握手言和,解决了企业的一块心病。

深入推进法仲衔接、诉裁对接工作,与基层法院合作全面铺开,“仲裁+调解+诉讼”模式在市北区、崂山区、胶州市、莱西市、平度市相继落地。与崂山区法院联合成立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构建金融法治保障共同体。在胶州市设立“法正·亲和”工作室,在莱西市设立“法仲莱和”多元解纷工作室,仲裁专家与法官联手,致力于诉讼和仲裁前化解纠纷。其中一起涉印度企业贸易纠纷,经调解促成当事人当日和解、当日完成司法确认,成为法仲携手服务上合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一起涉莱西市重点企业建设工程合同纠纷,通过仲裁确认方式成功化解,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四、发挥仲裁优势,助力全市重点工作

围绕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创新开展工作。与青岛海事法院联合建立工作衔接机制,引导海事海商纠纷向仲裁分流,补充完善海事海商仲裁员专家库,联合市司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海事海商法律与实务研讨培训,推动提升青岛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位次。通晓国际仲裁规则、擅长处理海事海商纠纷的仲裁员达到149名。已受理涉海案件123件,同比增长73.24%;争议标的额6.36亿元,同比增长243.78%。

“青岛国际仲裁中心”正式获批挂牌,成为省内首家,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工作稳步推进。依托青岛自贸片区法律会客厅,常态化开展仲裁咨询服务,联合培养法治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协同市中级法院、市司法局等,搭建青岛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助力打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与市中级法院一道组织法官和仲裁员,在青岛国际商事法庭同堂培训,提升涉外争议解决理论与实务水平。作为司法部指派的19家仲裁机构之一,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作为唯一受邀仲裁机构,亮相中国国际易货贸易博览会。青岛仲裁涉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司法部上合组织国家法律服务高级研修班、商务部发展中国家新型国际贸易业态合作发展研修班参训外宾,先后到访实地考察。已受理涉外案件43件,同比增长59.26%;争议标的额1.09亿元,同比增长31.33%。

五、提升作风能力,锻造过硬仲裁队伍

深化党建引领,树牢实干实绩导向,激发“打头阵、当先锋、争一流”干事创业热情。成立机关党委,建强战斗堡垒,加强公信青仲和清廉仲裁建设,相关经验做法在《青岛通讯》《青岛机关党建》刊发推广。每季度组织处长擂台比武、全员亮绩赛绩,健全导师带学长效机制,打造过硬干部队伍。1名干部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个人”、1个党支部荣获“市直机关五星级党支部”、1名党员荣获“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1名仲裁秘书荣获“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搭建案例分享、研讨交流、联动培训等创享平台,会同驻青高校创建全省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加强仲裁秘书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开展业务研讨和经验交流,打造高素质办案团队。定期开展仲裁员培训,推荐仲裁员参加司法部组织的内地法律工作人员赴港交流和全国涉外仲裁人才培训。严格仲裁员分类监督考核,每季度通报仲裁员履职情况,及时表彰金牌仲裁员、十佳仲裁员等,打造专业素质硬、道德操守高的仲裁员队伍。

一年来,我们积极回应当事人关切,通过政务服务热线、《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等平台收集意见建议57件,已逐项研究落实,全部按期办结。回顾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广大市民期待和广大市场主体需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在受理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拓展推行效果不佳,质效提升不够,互联网案件办理能力不足,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新的一年,青岛仲裁办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大局,强化担当作为,加压奋进、巩固提升,稳步推进青岛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中作出仲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