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关于加强我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调研与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01-18
字体大小: 打印

我市拥有数量众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但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优势并不明显。应结合我市具体情况,针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发挥地理标志保护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标志农产品多渠道保护力度不足。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原有三种,国家质检总局实行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农业农村部实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以及国家商标局受理的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申请,三种保护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去年3月始,农业农村部已经不再受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现有两种保护模式都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目前我市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上,存在“重登记、轻注册”的情况,地理标志保护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申请量和授权量不足,导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力度不足。

(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覆盖率低。国家知识产权局致力于推动统一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以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的识别性。无论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还是已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生产者、集体成员或被许可人,都可以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截至2023年,我市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共有92家,但对应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只有9个,与我市数十个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的实际情况不相匹配,说明我市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覆盖率尚低,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三)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创建意识不足。大部分农业生产主体注重短期效益,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潜在作用。很多地理标志产品所涉企业规模较小,推广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仅仅停留在局部地区,没有在全国范围产生影响。不少县市区在培育、扶持农产品品牌方面政策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存在扶持力度不够,扶持效应不明显。

(四)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附加值低,品牌价值不够彰显。我市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大多属于初级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品牌宣传力度也不够,许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青岛之外的地区知名度不高,难以彰显品牌价值。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绿色农业、绿色生态的布局仍不足。

(五)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农户种植经营分散,产品质量把控难。我市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目前尚不能实现完全产业化经营,农户分散种植、分散经营的情况仍旧存在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存在,以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冒充保护产品或者其他“以次充好”的行为难以完全杜绝,而这种行为对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的品牌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有损于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声誉。

(六)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业和农村在吸引就业方面依然存在天然短板,农村人才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以及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具体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方面,重品牌、懂技术、会营销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致使大部分优质农产品无法走出区域半径,制约了品牌发展步伐。

二、对策建议

(一)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申请注册。目前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模式虽然有两种,但相较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请,将地理标志申请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保护力度更大,因为一旦有假冒地理标志产品的情况,前者只能申请行政执法机构查处,后者则可以由权利人选择行政查处或向法院起诉,并且可以取得民事赔偿。应当鼓励农户成立产业协会或者由政府部门委托相关机构,积极申请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注册。

(二)推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覆盖率。随着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推广,消费者对于该标志的认可度将逐步加大,因为这一标志意味着产品的来源和品质有别于其他同类产品,因而,要鼓励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的登记者或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成员或被许可人,积极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该标志在使用上有严格的适用条件,也会促使地理标志使用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声誉,在市场上形成良性循环。

(三)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无论是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还是申请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地理标志,统一的地理标志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大有裨益,但除此之外,单独的品牌建设亦应重视,像“双塔”牌“龙口粉丝”,即在地理标志产品框架下的个体著名品牌。应该注重推动多层次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强化品牌引领,增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核心品牌竞争力。加大财政扶持和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农产品品牌奖励机制,用于支持企业创建农产品品牌。

(四)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内涵,增加产品附加值。农产品深加工对于产品价值的提升意义重大,我市虽然已经有不少企业展开农产品深加工模式,但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初级产品的形式生产销售,导致产值较低,投入产出比过大。应当支持做强龙头企业,引领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要转换思路,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依托,通过展览会、多媒体平台推介、文旅活动等形式展开推广及多元化经营,如与电商企业合作共建“地理标志农产品专区”,采用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销售模式,建立农产品新零售营销渠道。

(五)发展绿色生态,提升产品质量。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离不开产品质量,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只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是要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认可,确立其商誉。因而,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发展有机农产品。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支持、指导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快速检测设备,加强生产环节质量监控,为品牌农业创建提供保障。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农业和农村人才建设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亦至关重要。要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强化政策激励,引导有志青年加入职业农民队伍,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投身现代农业。扶持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鼓励农产品规模化经营,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