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023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12-04
字体大小: 打印

2023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稳增长、坚持不懈惠民生、坚决有力促转型,推动全市住建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精准施策、稳中求进,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一是全力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及时出台全域放开限购限售、降低首付比例、认房不认贷等措施,积极开展四季房交会、“五进”群团购等促销活动,全面推行“带押过户”“优鲜卖”等交易模式,全力保障延期风险项目房屋交付。1—10月,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267.8万平方米,居全省第一,极大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二是全力支持建筑业转型升级。持续内育外引、扶优做强,今年新增3家特级资质企业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引进4家央企落户我市;5家建筑业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10家企业入选2022年度全省建筑业30强,均居全省第一。搭建青岛工程建设产业协作平台,助力建筑施工企业、建材生产企业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2490.5亿元,同比增长6.8%。

三是全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落实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十条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六条措施,会同财政部门落实建筑企业奖补资金4150万元,通过建筑业保证保险试点盘活企业资金7.4亿元,加强政银企联动为行业企业纾困解难。创新消防验收“三帮六办”、招投标全程网办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13.5%、税收占全市20.5%,有力支撑全市经济平稳增长。

二、坚持科学谋划、高效建设,城市更新更加有力

一是纵深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建设攻坚。注重楼里楼外、地上地下一体实施,推动老旧小区和街区协同改造,年内完成473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3.8万户,改造面积、户数历年来最多,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坚持政府主导、让利于民,14个城中村项目启动签约,66个续建项目有序推进;18个项目实现回迁安置,8000多户居民喜迁新居。

二是纵深推进市政设施建设攻坚。全力实施市政道路建设“15515+N”工程,胶州湾第二隧道施工进展顺利,东岸城区南北交通大动脉重庆路快速路即将实现“当年开工、当年通车”,停滞10多年的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今年6月建成通车,金家岭立交、辽阳路快速路地道实现通车,主城区“四纵五横”快速路网体系基本形成。福州南路仅用36天完成改造,唐山路快速路和山东路—鞍山路立交开工建设,年内开工32条、打通24条未贯通道路,建成投用9处过街设施,让市民出行更顺畅。建成4个东岸城区“煤改气”项目、7台燃气锅炉,国内涉海距离最长的燃气管线—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正式通气运行,基本实现东岸城区无煤化供热,有力助推绿色低碳生活。

三是纵深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攻坚。坚持见缝插针抓建设,盘活存量促共享,年内建成72个公共停车场,新增泊位2.5万个,新增泊位数量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推动312个经营性停车场、166个小区共10.2万个泊位开放共享,持续缓解市民停车难题。

四是纵深推进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实施李村河下游、张村河中下游综合治理,推进河道清淤截污,开工建设路桥18条,实施生态修复126万平方米,绿色生态长廊建设破题起势。

五是纵深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攻坚。发布《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协同推进22个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完成修缮改造11万平方米,历史城区持续蝶变焕新,工作经验在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场会上作了交流。

三、坚持扩面提质、建管并重,民生保障更加完善

一是持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不断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开工建设公租房600套,为1.4万户居民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04亿元,实物配租1463套;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万套(间),配租配售人才住房2274套,有效解决不同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二是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推进空中缆线、建设工地等专项整治,实现655公里道路、630个小区空中缆线入地,完成30个重点片区缆线整治,让天际线更加洁净清朗;围绕打造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文明施工、智能建造“四位一体”标准化工地,推动全市1447个房建、292个市政工程规范提升,让建设工地更加规范有序;推动758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投用,建成1.1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位,让市民生活更加安全方便;完成3906项重要区域、重要节点整治提升,让城市面貌更加靓丽美好。

三是持续提升村镇建设水平。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启动省、市两级14个小城镇创新提升试点创建。深入推进全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完成1.2万栋隐患房屋整治、879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进清洁取暖建设,完成20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推进32处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省级试点和20个美丽村居市级试点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村镇。

四、坚持聚势赋能、创新转型,行业监管更加精细

一是系统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化。深化拓展全国唯一的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成效,开工装配式建筑580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暖改造671万平方米,完成3639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成绿色建筑2149万平方米,2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首批8个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

二是系统推动行业发展数字化。推进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任务,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推进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选育49个试点项目,打造70个智慧工地,7项做法纳入住建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建成全国首个陆海统筹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一期),为“数字青岛”建设提供一张数字底板功能支撑。市城建档案馆成为全国第二家、省内首家住建领域国家级数字档案馆。

三是系统推动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迭代升级新建住宅工程“先验房后收房”路径,成功承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启动暨现场观摩活动,住建部推广我市经验做法。全面推广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总监制、项目经理驻场制,扎实开展企业分类分级监管和重大事故隐患等专项整治,全市建筑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去年“三民”活动以来,市民朋友通过政务服务热线、“青诉即办”等渠道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认真梳理研究,已经全部按程序办结,对需要长期解决的事项紧抓不放,努力将“问题清单”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的“成效清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先进城市和广大市民期盼仍有不小差距,行业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力度不够,影响居住环境的短板问题等仍然存在。

2024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一以贯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扛牢稳增长、惠民生、管行业职责,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建筑业企业做优做强,巩固支柱产业地位,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加快实施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三是深入开展“宜居安居、智能建造、绿色转型、精细管理、村镇建设、质量安全”六项提升行动,推动住建事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四是纵深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确保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停车设施建设等住建任务圆满收官,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品质。

五是牢牢坚持党建引领、实干争先,持续擦亮“先锋住建”党建品牌和“住建为民 情满城乡”机关品牌,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铁军先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