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应急管理局2023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12-04
字体大小: 打印


2023年,市应急局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全力筑牢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全防线。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森林火灾“零”发生,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持续稳定。

一、保安全,筑防线

一是明确责任消盲区。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专项行动,制定市领导、部门和企业职责“三张清单”。出台系列文件明确全市31个省级以上功能区安全生产责任边界,确定剧本杀、密室逃脱、旅游民宿、托育服务等20个新兴行业以及邮政寄递、水上运动等职能交叉领域安全监管责任,解决“看得见管不着,没人管多头管”的问题。

二是综合施策除隐患。建立重大安全生产风险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动各方协同整治重大风险隐患。每季度发布安全预警提示,提醒重点行业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以及违规施工、仓储物流消防安全等“12个专项整治”,检查企业22.1万家次,整改隐患17.3万项。推行安全生产举报公告牌和“吹哨人”制度,全年受理群众举报1322件,发放奖励金48.86万元,有效将问题隐患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三是科技赋能控风险。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危化”建设,利用信息系统和手机APP实时掌握安全巡检、特殊作业、隐患排查等情况,企业隐患整改率由61%提高至99%。实施化工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三化”改造,完成42家危化品生产企业、64套高危工艺装置自动化改造,机器人巡检试点企业达到9家,探索实现“危险处减人、高危处无人”的目标。

四是防治结合抗灾害。完成全市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于水旱灾害防御、森林火灾防控等38个项目,整治各类灾害风险1022处,有力解决灾害风险“底数不清、措施不全”的问题。有效应对台风“杜苏芮”影响和8轮强降雨过程,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险情。全市5个林区、198个重要山体全部建立火灾扑救方案,“一区一策、一山一案”,因地制宜、精准防控,实现2022-2023年度森林防火期“零火灾”。

二、护发展,优环境

一是在教育培训上出实招。在200家企业选拔培养1400名安全内训师,为企业“量身定制”安全培训。组织25万人次参加“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完成“三项岗位”人员培训考核8.1万人次。邀请安全专家、法律顾问每周对重点行业企业提供免费培训和咨询服务,开展“云上直播”和线下授课189场,超300万人次收听收看,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和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在帮企筑安上下功夫。实施“政保双联”(政府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事故预防联动机制),推动保险机构为企业提供生产事故专业预防服务,协助3316家企业查改隐患1.82万项,有效破解企业安全“没人干、不会干、干不好”的困境。对160家高危行业企业开展“诊断式”检查,指导企业整改问题隐患2413项。对108家化工企业开展“两人一企”驻点帮扶,送服务、解难题,整治隐患2364项,护航企业安全发展。

三是在高效审批上求突破。创新推出简单变更事项“秒批+承诺制”、重点项目“嵌入式”服务、企业申报“三零e办”(零材料、零跑腿、零干预)等举措,办理危化品经营许可5237项,按时办结率和服务满意率均为100%。为14个重点项目开通“服务直通车”,提前介入、上门帮办、全流程帮扶指导,项目手续审批时间缩减50%。

四是在监管执法上提质效。对全市1.3万家企业实施“红橙黄蓝”四级差异化监管,分类设置执法频次,做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依法严查”。创新“执法+信用监管”,对23家守信企业给予安全生产许可延期、优先评先评优等优惠政策。实行执法事项、执法计划事前公示,定期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回访,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强根基,提效能

一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立足“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加快推进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接入视频监控15.5万路、感知终端1.6万台,融合燃气、供水等23个系统176项数据,构建燃气、热力、综合管廊、桥梁、地铁和隧道等9大生命线工程专题场景,全年侦测并妥善处置燃气泄漏、供水管网压力不足等各类报警45万次。11月20日及时侦测处置福州路热力管线泄漏,有效避免次生衍生灾害发生,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进行专题报道。

二是提升灾害抵御能力。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63个(其中国家级138个、省级102个、市级223个),创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建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390处,完成4217个新建工程、1550个房屋设施抗震加固。连续三年为市民投保灾害民生保险6800万元,平均赔付率170.43%,定向纾困、精准救助,解百姓燃眉之急。

三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成6大类403支2.5万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完成各类抢险救援任务1642次,妥善处置9起紧急事件。加快构建“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化应急救援力量,建成145处应急救援直升机起降点、56处基层应急救援站、41处沿海救生驿站。完成20大类1074种应急物资储备任务,市级救灾物资实物储备数量达到国家标准。

四是提升社会自救能力。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组建安全生产宣讲团,开展宣讲189场次。举办第二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网络竞答,17.23万人参与,网络点击量超过1020万次。运用市场化手段,建成4处大型应急安全体验场馆,每年有超10万名中小学生进馆研学地震防御、火灾逃生等知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向社会发布权威信息、传播科普知识,受众面超过62万人,“我要安全 安全有我”的氛围日益浓厚。

去年三民活动,市应急局共收到市民建议2件,今年累计收到市民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208件,办结率均为100%。2024年,市应急局将紧密围绕城市发展和群众期盼,全力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青岛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预防为先,防范遏制安全事故。严把责任关口。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等制度规定,将责任链条延伸到企业末梢。严控安全风险。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体系融合建设,加强自管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防范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严格执法检查。常态化开展异地和专项执法检查,加大社会协同共治工作力度,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

二是聚焦常态减灾,守好灾害防治阵地。深化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应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抓好森林防灭火。强化宣传教育、火源管控、巡查巡护、隐患治理、设施建设,提升森林防灭火工作能力。抓好防汛防台风。开展“基层防汛能力再提升行动”,健全直达基层的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开展汛期安全大检查,确保安全度汛不亡人。抓好震害防御。严把重大建设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关,推动地震避难场所、示范学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三是聚焦有急能应,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深化智慧应急。加快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一期运营和二期建设,绘制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全息图像”。壮大救援力量。进一步整合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加快镇(街)基层应急救援站建设,健全通用航空、海上应急救援力量联动机制,持续加大应急物资市场化储备力度。加强应急指挥。加强突发事件现场可视化装备配备,力争镇(街)单兵配备100%全覆盖。建立全市应急系统卫星通信指挥调度平台,确保极端条件下应急指挥通信联络畅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