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提升作风能力,坚持向改革要效益,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奋力作为。全市医保基金支出249亿元,保障了8628万人次就医购药结算,平均每天结算超26万人次。职工医保基金运行评价居全国386个统筹区第2名,居民医保居第13名,均为全省第一;行风评价全省第一,代表山东在全国获评“优秀”等次;长护险团队获全国医保系统先进集体;医疗费用结算清算做法入选国家第一批医保经办典型案例;医保工作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正面激励,获评全省医保管理服务工作成效突出单位。
一、坚持不懈提待遇、增福祉,持续送上惠民“大礼包”
一是参保人群不断扩大。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各部门、各区市实施医保参保扩面行动;举办全民参保宣传月活动,聚焦重点人群,加强数据比对,优化参保服务,努力扩大医保覆盖面,为更多市民系好医疗保障“安全带”。截至目前,全市医保参保人数达到938.92万人,比去年底增加21.26万人,净增人数全省领先。
二是长护待遇提质增效。办好长护险提质增效市办实事,出台1+7配套文件,做实多元筹资机制,为居民参保人每人新增财政补助30元;与国家评估标准并轨,实行总额预算管理,上线视频监管系统,加强对护理机构、评估机构的标准化管理,提升规范管理水平。支出7.4亿元,帮助7万名重度失能失智人员享受长期照护服务,减轻家庭照护负担。改革案例被《山东改革专报》刊发并向中央深改办推荐,兄弟省市来青学习37批次。
三是职工门诊待遇持续提标。参保职工门诊就医报销限额由每人每年1120元提高到1700元,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实行零起付线,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75%;扩大报销药品范围和签约医疗机构范围,原来门诊不报销的CT、胃肠镜等检查也能报销了,门诊签约机构从基层医疗机构扩大到二三级医院。今年以来,参保职工门诊就医1128.2万人次,同比增长46.4%,医保报销9.6亿元,同比增长57.6%。
四是居民医保补助连续提高。综合考虑个人负担和疫情等因素,连续5年未上调居民个人缴费,而财政补助每人增加30元,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全省最高,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
五是降费减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延续执行降低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费率政策,为各类参保单位减负34.6亿元,全力助企纾困。
二、坚定不移推改革、提质效,奋力缓解群众“看病贵”
一是DRG改革扩面提质。全面实施青岛特色的DRG付费模式,通过按病种打包付费,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二、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次均个人费用分别比去年下降15.3%和11.5%,改革成效得到国家医保局领导批示肯定。
二是集采改革高效落地。全力推进国家、省集采药品耗材落地实施,501种药品和26类医用耗材平均降价分别超50%、70%,全年节省费用18亿元。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全市150家零售药店、1702家村卫生室、13家民营医院可以买到集采药。加强医院、药店“双通道”供药和联网结算管理,努力保障国家谈判药品买得到、报得了,共支出11.1亿元,保障118万人次用上救命救急的国谈药。
三是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实施口腔种植专项治理,口腔种植体价格平均下降55%。提高职工参保人四类高值耗材医保报销标准,为群众减负2100万元。调整手术、中医、口腔等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610项,增加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992项,支持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四是困难群体托底保障。补助近4000万元,帮助8.92万名低保、特困等困难人员全部参加医保;扩宽救助待遇范围,困难人员医疗费在医保报销后再分层分类给予最高17万元的救助,共支出2.1亿元,救助7.3万人,救助水平全省最高,努力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三、持之以恒强管理、打欺诈,牢牢盯紧群众“救命钱”
一是医保管理日趋精细。出台2023-2025年《青岛市医疗保障定点医药服务资源配置规划》和《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资源配置规划》,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出台《青岛市数字医保建设规划》,推动医保数字化转型,提高医保治理能力,提升就医购药报销便捷度;加强定点机构协议管理,完善“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二是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加强法治医保建设,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强化宣传、教育、警示、打击、震慑全链条监管体系。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公开曝光17起典型案例,强化宣传预防和警示震慑;部署智能监控系统,通过人脸识别、远程视频监控等,实现智能审核全覆盖;分管市领导召开医保基金监管联席会议,压实各部门责任,持续凝聚监管合力;聘请52名社会监督员,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加强社会共治、群众监督。
三是打击骗保持续高压。联合市纪委监委、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共同发力,综合运用智能审核、病历抽审、日常稽核、专案稽核、专项核查、飞行检查、联合办案等多种手段,打击欺诈骗保,查处违法违规违约医保基金1.25亿元,处理违法违规违约机构718家。其中,解除、暂停医保业务89家,曝光典型案例17起,行政处罚11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报案)3起。
四、千方百计强作风、优服务,努力当好贴心“店小二”
一是开展主题教育“解难题”。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统筹抓好“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基增效年”等活动,开展月例会、季擂台、条线述讲18场,亮绩赛绩、互比互促;开展“走流程、找堵点”活动,对医保服务进行“大体检”;围绕住院结算单看不懂问题进行“点题整治”,解决就医报销不便利等问题38个。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稳妥处置各类风险隐患,严守安全发展底线,做到守土尽责。
二是实现医保办事“少跑腿”。推出“医保数字人”“视频办”“医保地图”等便民服务新举措,在所有二、三级医院开通“医保码”,市民“动动手指”就可以在手机上办理参保缴费、查询个账、挂号购药、异地备案、门诊签约等业务。搭建政企直连平台,把医保业务系统连接到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业务直连”,企业在家就能一键办理参保、增减员等业务,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
三是推动异地就医“自由行”。提高临时异地就医报销比例,精简异地就医备案流程,增加联网结算医疗机构,共保障我市参保人外出就医61.9万人次,外地参保人来青就医105.2万人次,异地住院联网结算率达94%,既减少了患者跑腿,又减轻了患者垫付医疗费压力。
四是打造医保政策“直通车”。整合官网、官微、电话等诉求渠道,打造“医保易办”平台,为群众提供“打得通、说得清、办得快”的“直通车”服务。今年以来,共接听群众来电102万次,发送提醒短信396.3万条,办理“青诉即办”等渠道市民诉求3万多件,按期办结率100%。建成基层医保工作站点3126个,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医保服务。组建政策宣讲团、开通“青岛医保直播间”、培训“医保政策明白人”8900多人次,走进社区以及海尔、上合示范区等大企业、重点功能区,帮助参保单位和参保群众维护好自身医保权益。
2024年,市医保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医保改革,健全稳健长远的筹资运行机制,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深化动态调整的价格改革机制,强化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实施融合多元的医保经办机制,夯实高效专业的队伍建设机制,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