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实施“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牢树政治机关、服务机关、经济部门、民生部门职能定位,在深化审批改革上强攻坚,在提升服务效能上勇突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当先锋。截至11月底,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468.2万人次,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6570余万件,其中网上办件量4730余万件;全市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业务66.31万件,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90.38%,全省第一;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项目1940个;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量8001宗。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是改革的产物,改革是工作的生命线。一年来,聚力“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争取国家层面试点6项,省级层面试点19项,企业开办更加便利、项目建设加力提速、交易成本持续降低。
聚力“企业开办”一件事,强化工作协同,再造审批流程,打通人社、医保、税务等六部门业务,实现企业登记注册“一口申请,六步联办”。在全省率先推出61个证照联办套餐、“个转企”直接变更登记、企业“住所预备案”等改革,材料、环节压减50%以上。推行“一照多址”“跨区迁移”改革,企业跨区经营更加便利。聚力“项目建设”一件事,上紧“发条”,开足“马力”,抢时间,追进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统筹市区两级力量,组建“金牌团队”,为重点项目提供“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线服务、一项一策、一体推进、一帮到底”的全链条保姆式服务,累计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1200余个,有力促进重庆路高架、第二海底隧道、地铁三期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全面推行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定制化联合验收等改革,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为1352个项目实施联合验收,验收时限平均压减至12个工作日以内,工业项目基本实现“竣工即投产”。聚力“降低交易成本”一件事,积极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照通投”改革,交易主体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可全流程在线参与投标,从根本上解决了CA证书跨区域互认难题。打通市政、交通、水利等16个领域,建成招投标通用系统,实现进场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年均可为交易主体节省交易费用7000余万元。全面推行电子保函,对政府投资项目差异化减免保证金,年均释放流动资金近70亿元,有效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是全市最大的政务服务窗口单位,服务是最纯的底色。一年来,紧盯企业群众需求,坚持线上线下协同联动,拓展增值服务内容,推动一批便民利企高频事项,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政务服务效能实现新突破。
强化数字赋能,全面建成智慧审批平台,15个领域、44个场景、近20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办理,提供“材料免提交”“表单免填写”“公章在线盖”“智能辅助查”等办事新体验,申请人一次申报通过率提升25%以上,相关做法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为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事,集聚各类服务资源,上线全省首个“政务服务地图”,实现3000余个便民服务场所、2万余个事项及流程等“一图通查”。加快推进基层政务服务场所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137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面实现提质升级。针对部分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行动不便,和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从“身边小事”入手,依托基层组织力量,以社区为单位精准摸排办事需求,试点定制化上门服务,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为满足企业群众差异化办事需求,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场所推广延时、错峰服务,试点周六预约服务,累计服务11万余次,解决“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难题。持续放大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大为工作室平台作用,大力弘扬“心系群众办实事,守正创新求发展”的“大为精神”,强化“有解思维”,建立疑难业务定制服务机制,累计接待企业群众1200余人次,定制解决方案110余个,便民利企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化全面提升。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是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的主责部门之一,优化营商环境是工作的总牵引。一年来,锚定一流目标,坚持对标对表,深挖问题短板,强化政策供给,营商环境在全国第一方阵持续进位争先。
建立健全问题发现解决机制,在青岛市民中心开设“市民会客厅”意见受理专区,发挥各级便民服务场所“触角”作用,强化“好差评”“办不成事”窗口和“12345”“青诉即办”等平台联动、业务协同。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万余份,对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大数据分析,靶向定位突出问题,逐一转办落实。打造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平台“矩阵”,在重点功能区、商协会、产业园区等搭建8处“营商环境会客厅”,开展交流活动150余次,参与企业2100余家,收集吸纳意见建议1400余条。充实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媒体观察员、体验官“三支队伍”,实现10个区市、24条重点产业链和各组织类型“三个全覆盖”,配套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和意见建议闭环办理机制,积极引导“三支队伍”当好企业诉求“调研员”、建言献策“参谋员”、营商环境“宣传员”,凝聚优化营商环境合力。坚持企业视角,站稳企业立场,牵头制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52条,拟于近期发布。发挥典型引路作用,面向全市发布22个“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务服务”典型案例。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开展便民利企政策解读700余场次,让企业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持续放大助企政策效应。今年以来,先后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全国政务服务论坛等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在2022年“三民”活动中,我们收到的市民问题及意见建议15条,已全部按期办理回复,“简化办企开店手续”“实现招投标全程网络化”等好建议均吸收落实,并纳入2023年工作部署,取得良好成效。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感受群众办事体验最真切,服务经营主体发展最直接,身处营商环境建设最前线。市民中心日均接待办事群众8000余人次,我们深知,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服务意识还不够主动,服务方式还不够精细,服务流程还不够优化。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勇挑改革重担、擦亮服务底色、争当政务先锋,持续锚定一流营商环境目标,用足用好“绣花”功夫,用心用情高效办好服务群众办事、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降低交易成本四个“一件事”,深入实施数字赋能、审管协同、“揭榜挂帅”等一系列专项行动,锤炼一流作风、锻造一流队伍、铸就一流事业,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