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以“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为目标,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全市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的幸福感明显提升。
一、扎实推动双拥共建,“爱军之岛、拥军之城”名片更加响亮
一是深入开展拥军纪念活动。围绕“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圆满完成“4·23”海军节、“战舰与城市”共建论坛、“深蓝勇士”国际航海技能竞赛等重大保障任务。通过举办“庆祝建军96周年双拥晚会”等7个系列、185项活动,把拥军慰问送进驻青部队,隆重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激励广大军民投身爱国拥军实践。中央电视台等100余家媒体进行系列报道,让青岛“海军城”扬名中外。
二是全面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围绕“双向服务促发展”,连续32年不间断召开军地联席会议,2023年29件市级军地互办实事全部办结见效,协调地方保障部队战备交通、子女入学等事项280件次,协调部队支持地方两山整治等事项108件次。首次开展“礼赞功臣父母”活动,为2023年2804个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全市崇军尚武氛围更加浓厚,大学生入伍比例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青岛市蹚出新时代拥军“三位一体”新路径》被确定为全市改革创新案例。
三是推动拥军支前提质增效。围绕“部队需要、官兵需求”,在全市推广“双拥工作室”服务模式,形成了“小事镇街解、难事区市解、大事市级解”的一站式拥军格局。建成“多维立体、全域覆盖”的军供保障体系,保障规模和保障强度均为历史之最。情系边海防,在长门岩岛启用全国首个海岛拥军服务站,克服海拔高、运输艰险等困难圆满完成驻西藏边境某部“城连共建”项目。心系官兵婚恋需求,倾力打造“缘在山海间 情定荣军谷”军地联谊品牌。顺利通过全国双拥办、省双拥办对我市调研检查,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奠定坚实基础。
二、扎实做好移交安置,“阳光透明、后顾无忧”服务更加贴心
一是计划安置实现“三个100%”。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克服全国同类城市安置人数最多的压力,符合条件的军转干部100%安置到行政岗位,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100%安置到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符合条件的行政事业编制随军家属100%完成定向安置,让现役军人“后路”无忧、“后院”无虑。
二是军休移交实现“一站办结”。按照“只要部队交的出,地方就能接的下”原则,创新“六主动”机制,超计划完成军休干部移交任务的117%,占全省实际接收量的46%。全国军休政策培训班和全国军休老年大学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总结推广青岛军休服务经验做法。
三是安置服务实现“规范高效”。推进退役军人政务服务国家标准化试点,成为全省首家、全国第三家退役军人事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打造“15分钟退役军人服务圈”,入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试点项目;启动“智慧荣军”信息平台建设,推广“五室”服务模式,连续五年开展“荣归”活动,形成“全网返乡看青岛”品牌效应。我市退役军人工作10余项经验做法向全国全省推广。
三、扎实推动就业创业,“各就其位、作用发挥”优势更加凸显
一是帮扶就业精准到位。按照就业优先原则,创新建立就业创业工作室165处,举办“荣军岗”招聘80余场,帮助3500余名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实现就业;专门出台未就业随军家属就业帮扶举措,首次实现就业迫切随军家属全部走上就业岗位;零就业退役军人家庭保持动态清零,退役军人失业率持续降低。全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总结推广青岛精准就业经验做法。
二是扶持创业成效明显。按照鼓励创业原则,发放退役军人创业贷款6800余万元、贴息2000余万元,帮助1285户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享受税收减免979万元;创新大赛模式,成功举办第三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136个军创项目踊跃参赛,数量、质量均为历年最高;依托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青岛中心,成功举办军创沙龙、军创企业家“胶东半岛行”等系列活动,形成“军创雁阵集群发展”的青岛模式。
三是作用发挥反响良好。按照典型引领原则,发挥退役军人人才优势,建成全国首个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部基地,实名注册518支志愿服务队伍、5983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抢险救灾、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提供志愿服务31万余人次;开展“最美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等评选宣传活动,推出157名优秀典型,用身边榜样教育激励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四、扎实做好抚恤优待,“提标扩面、优先优质”待遇更加优厚
一是优抚待遇再提标准。本着“应提尽提”原则,连续19次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年内发放抚恤定补资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5.7亿元。投入7400余万元为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养老、医疗专属服务,让优抚对象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优待。
二是优待政策再扩范围。本着“应享尽享”原则,在省内率先实施面向全国退役军人的持优待证享受优惠政策,累计发放荣军卡、优待证各31万余张,开展专项督导推动208项优待目录清单落地落实,让广大退役军人“受尊重、得实惠”,进一步提升青岛荣军品牌的美誉度。
三是荣军矩阵再拓阵地。本着“能扩则扩”原则,创新推出“荣军保”,为部分优抚对象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为218人报销个人负担费用120余万元,解决了部分优抚对象“看病贵”问题;率先实施“荣军居”维修工程,为312户困难优抚对象家庭完成房屋修缮;首创“荣军康养”工程,与34家知名医疗养老机构战略合作,提供巡诊、送药、讲座等服务9万余人次;持续打造包括“荣军通”等16个子品牌的荣军矩阵,累计提供优惠4.9亿元。
五、扎实做好权益维护,“回应关切、帮扶援助”成效更加明显
一是信访诉求得到有效解决。综合运用 “五步走”工作法,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1800余件难题愁事实现“清仓见底”;推行信访代办服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通过148个思想政治工作室,面对面帮助解决750件退役军人“最愁的事”。
二是涉法诉求得到有力援助。综合运用法治思维,率先出台《法治化建设方案》,建立退役军人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老兵调解室、巡回办案点互设共享,提供法律咨询1340人次、老兵调解734人次,援助办理涉法案件63件解决役,协调解决军人“最难的事”。
三是困难诉求得到全面救助。综合运用多元帮扶机制,常态化走访慰问各类服务对象3.4万余户,发放慰问金(品)2600余万元,为567名困难退役军人发放救助资金280余万元,为410名老兵送去助听器、轮椅、节日关怀等“微心愿”,主动解决退役军人“最盼的事”。
六、扎实推动纪念褒扬,“致敬英烈、红色传承”氛围更加浓厚
一是褒扬活动再创新高。着眼“系列化、多元化”,先后开展“清明祭英烈”、纪念青岛解放74周年、“9·30”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等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受众超450余万人次,规模数量为近年之最。
二是致敬英烈再启新篇。着眼“制度化、常态化”,先后举办“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题展览,启动“讲述先烈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活动,为191名烈士找到亲属或安葬地,完成“绘忆英烈”画像108幅,尊崇英烈氛围更加浓厚。
三是红色传承再结硕果。着眼“菜单化、个性化”,创新“体系+专题+课程”烈士褒扬菜单化宣教模式,被退役军人事务部推广经验;联合市教育局在青岛电视台等播出《开学第一课》,150万中小学生聆听英烈故事;我市在全国“学思想颂英烈”讲解员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致敬英烈、红色传承”青岛模式叫响全国。
去年“三民”活动收到的市民意见建议已全部按期办结。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市退役军人工作在满足退役军人多样化需求、开展精准化拥军、弘扬英烈精神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和差距。2024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服务国防军队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乘势而上,创新突破,持续打造退役军人工作“青岛样板”,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