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立足体育惠民,做好公共体育服务,竞技体育、职业联赛取得优异成绩,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体育强市建设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持续改善全民健身条件,让市民健身更便捷
1.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10处、健身步道和设施407处,圆满完成市办实事任务;弘诚体育场启动改造,计划明年投入使用向市民开放。
2.健全我市全民健身法规体系。我市第一部全民健身地方立法─《青岛市全民健身条例》顺利出台,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3.广泛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构建多层次、常态化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举办首届青岛市乡村运动嘉年华、第六届体育大会、社区运动会、环浮山绿道健步行、时尚体育节等100余项市级全民健身活动,参与群众上百万人次。
4.持续优化全民健身服务。我市第一个政府主导的智慧体育平台─“全民健身一张图”上线运行,将为市民们提供更便捷的全民健身服务。为7400多名市民进行体质监测,并出具个人体质评定报告和运动锻炼指导建议。开展“运动促健康”公益宣讲140多场,制作健身指导视频100多部,为市民科学健身提供指导依据。
(二)全力打好重大体育赛事,让体育为城市添荣耀
在今年举行的杭州亚运会和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我市体育健儿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亚运会取得10金3银,金牌总数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三名;学青会取得31金28银25铜,位列公开组69个参赛代表团的第三名(奥运全运项目位列第二名),创我市参加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历史最好成绩。2023年,青岛籍运动员共获得国际比赛金牌12枚、洲际比赛金牌13枚、全国比赛金牌124枚。
(三)扎实抓好青少年体育,让青少年发展更全面
在城阳区试点开展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计划”,评选市级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50个,培育青少年体育特色社区20个。组织32项市级青少年锦标赛和11项市级中小学体育联赛。连续第二年举办青岛市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双选大集”。举办“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超体重学生夏令营、“爱心助学,体育圆梦”公益夏令营、青少年脊柱健康筛查等系列活动,超20万人次儿童青少年参加。
(四)不断擦亮城市体育名片,让城市因体育更精彩
1.振兴“足球之城”。青岛西海岸足球俱乐部成功晋级中超联赛,青岛职业足球开创了“一城双超”的崭新局面,并以“2支中超、1支中乙、1支女甲、1支五超”的发展格局,跻身全国一流行列。
2.打造“赛事之城”。成功举办2023亚洲海岸赛艇大师赛、2023东亚足联男子U15锦标赛、美洲队中国行国际足球邀请赛、全国蹦床锦标赛、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全国花样滑冰冠军赛、全国击剑冠军赛、全国帆船冠军赛、全国救生锦标赛、全国桥牌大师赛、全国风筝板锦标赛等近30项国际和全国性体育赛事。
3.擦亮“帆船之都”。举办第十五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等23项帆船(水上)赛事。打造“乘帆品海”海上体育旅游品牌,推动帆船码头和临时下水点建设,开展“帆船进校园”普及活动,让帆船运动走进市民生活。
(五)优化体育领域营商环境,让体育产业发展更高效
1.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举办2023中国·青岛时尚体育产业大会,推动25个优质体育项目集中签约。5家青岛体育企业获评山东省体育行业领军企业,青岛时尚体育节、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分别入选2023年山东省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山东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2.促进居民体育消费。举办首届青岛时尚体育消费季,涵盖体育产业嘉年华、体育产业博览会、城市定向赛、时尚体育联赛、数字体育运动会等活动,持续挖掘体育消费潜力。指导成立体育消费纠纷调解中心,推广应用“运动官”和“智金卫士”资金监管平台,保障居民合法消费权益。2022年,我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322.5亿元,人均体育消费达3118.79元。
3.规范体育行业秩序。年内组织对全市体育场馆、高危险性项目经营场所、体育类培训机构、海上旅游经营单位等进行了排查整治,对违规经营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和督导整改。
二、存在问题
今年,市体育局通过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青诉即办”等各渠道收集到市民意见建议40余条,其中合理化、可操作性建议均已纳入工作计划。根据市民应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健身场地设施总量不足,维护管理不及时,影响群众日常健身活动的体验感;二是对市级体育俱乐部存在监管盲区,尚未实现全面有效覆盖;三是对涉众体育赛事监管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健全,赛事指导专业性不足。
三、2024年工作打算
(一)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对照国家标准和创建办法,补齐我市全民健身短板弱项;贯彻落实《青岛市全民健身条例》,推动我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二是持续推进我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三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系列化、品牌化。四是优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探索建立市、区(市)两级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常态化开展体质监测工作;开展社区体卫融合项目试点。
(二)提升竞技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
一是抓好26届省运会周期基础训练年备战工作。举办胶东经济圈城市青少年体育联赛。二是做好巴黎奥运会和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青岛籍运动员参赛保障工作,力争取得优异成绩。三是做好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计划”和青少年体育“精英培养计划”试点和推广工作。四是广泛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
(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争创国家体育消费活力城市。举办时尚体育消费季系列活动,持续激发体育消费潜能;加强体育预付消费领域监管,优化体育消费环境。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和体育企业服务力度。三是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指导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和体育旅游目的地精品项目。五是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举办中国·青岛时尚体育产业大会。
(四)积极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一是举办中国(青岛)国际海洋体育大会。二是申办2024年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2026世界杯预选赛第二阶段中国队主场比赛、2026世界海岸赛艇锦标赛暨世界赛艇沙滩冲刺总决赛等国际赛事。三是举办第十六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克利伯国际帆船拉力赛、“远东杯”帆船拉力赛等品牌赛事和专业赛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