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关系国计民生,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一年来,市审计局以推动实现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依法履职尽责,开展审计项目88个,促进增收节支9.29亿元,审减投资9.27亿元,完善制度措施100余项;向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立案34起,追责问责75人;组织实施的市属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绩效审计项目获评全国优秀审计项目,有力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兜牢民生“底线”
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聚焦实现人民“稳就业”。连续四年开展就业相关政策审计,在全市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审计中关注就业促进机制健全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兜底帮扶等内容,推动拨付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城乡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费等3400余万元,促进相关部门修订完善青年见习工作等多项制度、扩大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意外伤害保险补贴范围,推动重点群体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二是聚焦满足群众“上好学”。开展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重点关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及政策执行、教育资源配置、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智慧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等情况,督促及时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和全年随班就读经费等4400余万元、建立食堂管理制度6项。关注职业教育政策和资金情况,推动规范编外教师工资支出1050万元。
三是聚焦守护百姓“安居梦”。对旧城旧村改造建设项目开展审计,促进加快拨付旧城旧村改造建设资金1.28亿元,推动多网合一、健身设施、绿化养护等200余处便民服务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开展供热领域低碳政策落实审计,督促拨付企业供热补助4.18亿元。关注住房公积金政策落实,推动修订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并增加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可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情形,减轻职工经济负担。
四是聚焦畅通市民“出行路”。跟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开展公共停车场建设情况审计,涉及建设项目70余个、停车泊位2万余个、财政资金24亿元,推动8个停车场开工建设、整改问题、规范建设运营,2个景区周边停车场及时投入使用。对重点市政道路及未贯通道路打通工程建设情况开展审计,涉及投资72.41亿元,促进8个项目规范建设高效推进、9个项目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及时拨付工程款项5000多万元,保障畅通出行和道路安全。
五是聚焦护航农村“新发展”。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渔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审计,严肃查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促进涉农领域建章立制11项。组织两级审计机关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情况审计,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发现部分设施未验收即损毁、未规范节水灌溉设施用水用电收费标准等问题,推动3个区市完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制定出台项目管理办法、1个区终止堆肥还田试点项目。
二、紧扣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服务保障发展“高线”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推动更大力度释放政策红利。开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落实情况审计,推动相关部门研究落实奖励政策并列入2024年我市制造业普惠政策、新增发放新就业无房职工补贴114人30.63万元,督促向企业、项目拨付转移支付资金1.08亿元,收回不符合条件的奖补资金690多万元。开展文旅融合政策和宣传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审计,促进出台我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二是推动更深层次支持实体经济。推进市属国企三年轮审工作,并开展部分国企重点改革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区市国有企业风险管控审计等,推动相关区市拨付工程款2.25亿元、部分企业催收预期未收回资金1.03亿元、部分企业按合同约定收回租金1.41亿元。开展市级功能区投融资风险管控情况核查,推动相关部门印发加强企业融资成本管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通知,分年度、分步骤压降企业融资成本,促进1.74亿元拖欠工程款支付到位。
三是推动更实举措创优营商环境。关注清欠民营企业账款、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政策落实情况,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关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督促协调区市向市场主体兑付金融奖补资金6000余万元。开展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情况审计,推动完善低效片区工业产业准入机制,促进65个开发建设计划编制规范、12个项目加快进度,助力低效片区开发加快转型升级。
四是推动更高效能使用财政资金。对市本级及16个部门单位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督促相关部门加快资金使用2.15亿元、重新安排预算454万元,责任单位将1.52亿元垃圾异地补偿金拨付到位,推动相关部门多方联动、盘活资产8300万元。关注财政资源统筹,促进市级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1995.8万元、加快资金下达拨付8163.33万元,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聚焦政府治理水平提升,有效推进改革“主线”
发挥审计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将监督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改革效能。
一是深入服务科学决策。坚持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哪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在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站在宏观高度审视提炼苗头性、普遍性问题,从源头上提出整改建议,审计报告获市领导批示92篇次,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57篇次,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推动我市接续出台4批“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推动做实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库,将超过80%的债券资金投向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发挥专项债券带动扩大投资作用。
二是推动强化源头治理。开展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以“一封信”形式向部门单位反馈近年来经责审计查出的41项问题,督促对照自查防患于未然。夯实审计整改责任,制定审计整改工作管理办法、审计整改督办检查工作管理办法等,坚持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抓实审计整改,推动有关区市和部门单位整改问题金额36.75亿元,促进增收节支9.94亿元,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10.95亿元,完善规章制度31项,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三是创新提升监督效能。搭建智慧审计平台,探索构建全景式审计模式,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首次探索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方法应用,揭示溢油事故处置中多报522船次问题,已追回财政资金685万元。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共同创立青岛市智慧审计创新实验室,加强审计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宽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培育实践实干实绩作风能力,认真落实人大审议意见议案、政协提案,办理政务服务热线、政府信箱意见建议41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对群众的意见建议全部按期办复并认真落实。
一年来,我们以实际行动回报市民厚爱,但仍存在不足。如,民生领域的审计覆盖面有待拓展,对维护市场主体权益、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审计力度仍需加大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看好和推动用好民生资金作为审计最大的为民情怀,坚持审计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向群众身边延伸,聚焦民生政策落实、民生项目管理、民生资金使用,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擦亮“为民护财”机关品牌,有力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