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全市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要求,紧扣全市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三条线”重点工作以及十二个“持续用力”方面,以省内争先进位夺第一、全国彰显特色勇担当的奋进精神,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有效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一、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要求
(一)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按照统一部署要求开展好主题教育,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健全完善学习传达、任务分解和跟踪督办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专题研究思想政治工作。
(二)坚决贯彻落实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巩固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健全全市党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工作运行机制,全力配合做好党委审计委员会全体会议筹备工作,重大事项及时全面请示报告,优化办文办会、督察督办、组织协调工作流程,细化、实化、制度化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坚持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党的组织原则,坚决服从上级党委审计办的领导,做好上级审计机关部署安排任务;加强对区市党委审计办的领导和业务指导,加强市、区(市)两级审计机关联动,形成上下贯通、组织有力、协调高效的一体化审计工作格局。
(三)坚持从政治上谋划和推进审计工作。坚持“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把讲政治贯穿谋划审计工作、履行审计职责、实施审计项目全过程,通过揭示经济问题、经济责任,反映政治问题、政治责任,保障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有效实现,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依法审计、客观求实,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实行审计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四)精准把握和推进审计全覆盖。全面加强对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监督,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到对审计对象的全覆盖,不留监督盲区和死角,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明确审计全覆盖工作重点,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开展审计,做好长远计划与短期安排,综合运用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核查、调研等多种形式,鼓励团队作战、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二、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有力有效服务保障大局
(五)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重大政策措施审计。围绕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等领域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以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开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落实审计调查,推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改善社会民生、扩投资需求等重点领域相关政策落实;开展全市国际会议经费使用和效益审计,促进招商资金规范高效使用、招商政策真正兑现、招商项目真正落地;开展新增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地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关注经济运行安全,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开展宣传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审计调查,促进文化宣传创新、提高城市软实力。
(六)聚焦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安全,深入开展国有企业审计。开展国有企业重点改革、区市政府融资平台运营及风险管控、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等审计,关注企业总体资产负债、国企改革进展、投资经营、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等情况,推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范企业投融资运营活动、提升风险防范控制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七)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公共投资审计。持续跟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部署,对地铁、公共停车场、旧城旧村改造、重大公共工程PPP建设项目等开展审计,突出关注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政策落实、建设项目推进、概算执行、项目管理、程序履行、资金管理、造价控制等情况,揭示和反映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规范公共投资建设管理,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绩效,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八)聚焦促进财政资金合规安全高效,深入开展财政审计。开展本级财政管理、部门预算执行、财政收支决算等审计,重点关注各类财政资源统筹衔接、存量资源盘活利用、一般性支出压减情况,以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管理情况,把财政资金看住、看好、看出效益,筑牢经济安全屏障,促进增强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的财力保障。
(九)聚焦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找准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开展市直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区(市)长经济责任项目原则上结合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对区(市)委书记的审计同步安排。突出关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市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本部门单位重要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和效果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等,促进干部更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
(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开展民生审计。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确保兜牢民生底线,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促进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审计工作出发点,组织开展就业补助和失业保险、义务教育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康复大学建设、姜山方舱医院及隔离场所项目建设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结合审计项目继续开展市办实事跟踪核查,促进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十一)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开展资源环境审计。以推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开展市直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突出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完成等情况。同时,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关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资源环境相关资金征收管理使用和项目绩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二)聚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做实审计监督“下半篇文章”。实施审计整改全口径、全周期管理,全面反映整改情况。创新研发整改信息化系统,跟踪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销号,提升审计整改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整改工作成效。建立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交、协作配合、成果共享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的协同,主动加强同组织人事、财政、国资、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确保审计成果权威高效运用。
三、持续提升自身作风能力,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深入实施研究型审计。把研究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聚焦吃透弄通被审计对象的政治、政策、机制、制度等各方面情况,充分发挥审计效能,深入拓展“一纵双横多面”研究型审计工作格局。充分利用审计研究团队,常态化开展行业领域综合研究分析,以“政治—政策—项目—资金”政策线为导向,以“立项—实施—报告—整改”流程线为着力点,做实研究型审计措施方法路径。用好审计专报、审计综合报告等载体,提高综合分析研究能力,更加精准服务决策。
(十四)抓牢抓实智慧审计。坚持科技强审理念,力争形成彰显青岛特色的智慧审计工作模式。积极对接数字青岛规划,进一步加强审计领域数字能力建设,全面深入应用金审工程三期,推动审计工作流程优化、效率提升。进一步强化审计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和综合利用,增强各领域大数据审计水平。以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大数据审计技能竞赛等为抓手,加强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构建不同层级和领域的数据分析骨干团队。认真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
(十五)培育专业化实干队伍。认真落实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干部队伍基础建设,提升整体水平。加大年轻干部选育培养力度,发挥好大数据审计青年尖刀班作用,对年轻干部加强多场景历练,拓宽干部“入口”。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战锻炼,促进审计干部提高能查能说能写本领。优化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用好亮绩平台,搭建比武比选和评先树优舞台,培育实践实干实绩作风能力。
(十六)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抓好12个审计领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聚焦难点重点、短板弱项,研发一批新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增强创新力。高质量做好规划立项,强化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争取做出一批质量过硬的优秀审计项目,带动整体审计质量再上新水平。加强与内审、中介等外部力量的整合,规范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吸纳内部审计人才参与政府审计,充实审计监督力量。组织开展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十七)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支持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开展监督,完善党员日常管理工作链条,以临时党支部为阵地开展经常性政治体检。强化规范规矩意识,加强对审计权力全过程监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从严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有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提升作风能力。牢固树立文明审计理念,真正做到审计文明规范、以理服人。把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作为强化党的领导、推动中心工作的重要载体,谋划实施体现地方特色、审计特点的建设模式,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党建品牌。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驰而不息将“清廉铸审”廉洁文化品牌建设推向纵深,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