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2023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12-04
字体大小: 打印

2023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聚焦企业和民生所思所盼,坚持“监管为民”,科学精准有效抓监管、用心用情用力抓服务,以实干实绩实效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抓安全,让民生更有保障

市场监管部门肩负着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管职责,关系到千家万企的民生安全、生产安全。我们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周期监管,织密民生“安全网”,筑牢发展“安全坝”。

(一)深化“食安青岛”建设。严责任,落实落细食品安全属地和主体“两个责任”,全市1.6万名干部包保18万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标准,开展食品生产企业HACCP体系建设,推动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亮标承诺、对标生产、核标出厂”要求。推行“清洁厨房”标准化管理,全市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100%达到“清洁厨房”标准。强监管,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制止餐饮浪费等专项行动,加强不合格食品后处理,查办食品违法案件3301件。

(二)实施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开展标准化药房创建,打造标准化药房4347家,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药房100%完成标准化建设。创新“监管+专家”“五联工作法”“四方联动”等监管模式。承接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抓好进口普通化妆品备案下放管理;指导完成38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备案,全市新增医疗器械注册产品116个。

(三)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抽检和整治并举,对135类2510批次工业产品组织质量抽查;开展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专项治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销号。坚持监管和帮扶并重,推进“提质强企”行动,组建质量技术帮扶专家库,为企业质量安全问题“把脉问诊”,精准制定“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统筹施策”等帮扶举措。

(四)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推动气瓶管理纳入城市安全预警监测平台;对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问题隐患,实施靶向性整治。全市“智慧电梯维保”覆盖率达到99%,全省推广我市做法。特种设备定检率保持动态100%。

二、强质量,让发展更具品质

锚定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重点产业和24条产业链,聚力市场监管发展职能,为产业提升、企业发展赋能助力。

(一)创新实施“青岛优品”工程。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实施“青岛优品”工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搭建起品牌、标准、评价、推广和保护5个工作体系、3项配套管理办法和企业、产品等专项评价细则,从优遴选产生92家企业100个“青岛优品”名单并向社会发布,打造高品质、高竞争力、高认可度公共品牌。举办青岛国际品质生活博览会,汇集“青岛优品”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形成“品牌+质量”特色展会。实施首席质量官、首席品牌官制度,培训企业质量品牌管理人员1200余人次。组织10场检测认证机构与企业对接路演推介会,发布供需清单500余项,达成合作协议81项。我市在全省质量工作评议中连续6次获A级最高等次。

(二)深化标准创新引领作用。我市“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通过国家验收。以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规格、高质量举办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提升青岛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发布2023年度青岛市“标准化+”创新发展行动项目计划,确定市级项目316项,创历年之最。发挥质量认证国际贸易“通行证”作用,开通省内首批“3C”自我承诺免办通道,提升中国装备制造国际竞争力。

(三)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水平。出台“提升知识产权效能18条措施”,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品质服务和高效益运用。遴选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专利导航等项目,持续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推送专利开放许可信息273项,落实资助资金1836万元。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总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完善司法行政一体化保护机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试点通过省级验收,“多措并举创新行政裁决审理模式”作为典型经验面向全省推广。

三、优服务,让营商环境更加友好

深入贯彻“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牵头组织全市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以最优的营商环境打造最好的发展生态。

(一)深化“服务型执法”创新改革。服务型执法被确定为国家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建立“服务型执法”地方标准218项;升级“法规通”“服务通”数字化平台,为企业精准推送法律法规服务,提供质量“体检报告”2642份;制作播出“壮链强企”节目22期,600余万人次参与互动。坚持“轻微免罚”,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2923件,免除罚款金额1.49亿元;坚持“重违严惩”,查办案件2.8万件。出台《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帮助企业化解行政违法风险。服务型执法模式被市场监管总局转发推广,获评全市十大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全省系统2023年第一批十大创新工作优秀案例。

(二)打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翻身仗”。按照“最高标准、最强功能、最优服务、最严监管”的目标定位,突出交易秩序、安全生产、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四项重点”,部署开展农贸市场攻坚克难行动,着力补齐落后“短板市场”。分管市领导带队,实施落后排名倒逼、现场督办落实,形成一张“问题清单”,一套“一场一策”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制,强力整改落实,先后投入6500万元,集中解决了一批多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落后市场全部实现“摘帽”达标,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三)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发布《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在全市212万市场主体中设立207个营商环境联络站。牵头建立全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26条措施,组织开展“政银携手助小微”和“益小微”系列活动。推行市场主体“强制终止”试点,对800余家市场主体依法除名,有效释放市场资源。推广市场主体“信用码”,实施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做到为企服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

(四)实施“放心消费在青岛”创建。打造1.6万个消费维权服务站,1.77万家企业建立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培育市级示范单位167家,受理公众各类诉求51.18万件,为企业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813.76万元。扎实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茶叶过度包装等专项行动,严查价格违法、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计量作弊等问题,整治医疗机构收费中的价格违法问题,指导教育机构清退不合理收费81.4万元。在今年“3·15”中消协公布的2022年全国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我市位居全国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一。

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职责,加强法治学习,依法决策,依法履职。2022年“三民”活动我们共接收了14条意见建议,主要是加强药品市场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标准化创新等,已全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年来的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广大市民的期望相比,还有明显不足:食品药品等领域仍有安全隐患,食品安全满意度为90.7%,大家的认可度还不高;消费环境离安心、放心、舒心还有不少差距;服务发展职能彰显不够,技术服务能力还不强,还存在“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与广州、深圳相比,差距明显。市场监管人既是执法者,也是消费者,对大家的烦心事、操心事,我们感同身受,也倍感压力。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更加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走在前,开新局”为目标,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务实的成效,切实提升市场主体和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